小”中,竟然還有一位至今都令我們大家懷念的“大家”、《醉翁亭記》的始作俑者——歐陽修。
據《宋史》記載,北宋仁宗年間,時任翰林大學士的歐陽修,為達到罷免執政大臣狄青擔任樞密使一職的目的,竟然打起了“社稷安危”的旗號多次上書。在屢次遭遇退稿後,卻依然痴心不改……
身為開明紳士,而且與狄青個人之間並無任何包括欠賬不還之類的恩、怨、糾、葛的歐老先生尚且如此,當時社會上的“重文輕武”之風可見一斑。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一個特“三八”的餿主意——重文輕武(2)
其實粗通文墨的趙匡胤倒並不一定是真的想和讀書人進行思想上的溝通,只是覺得“秀才”造反,最多是過過嘴癮罷了。在老趙眼裡,爬格子長大的文官也就只配犯一些貪汙機要費、吃回扣、包二奶等生活作風系列的低階錯誤,借他倆膽也掀不起什麼浪花來。通常文人造反有兩大障礙:
1.人心:
“造反”是一個集體專案,“造反派”頭子必須具有著胡朋引伴的天賦、讓大家擁護你的號召力。“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不可謂不聰明,但卻也只能當雷打不動的“老二”。如果你讓他坐在劉備、曹操、孫權的位置上,未必會有多少人肯跟著“智慧的化身”東奔西跑。因為文人大多有著“孤芳自賞”“自命清高”的通病,所以交友的圈子較窄,通常不會有太多的朋友。所以大多願意做在“人主”背後搖扇子、邊喝茶水邊指點江山的“羽扇綸巾先生”。
2.膽量:
文人的生活質量一般都不錯,以中產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