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諺語“永遠不要相信接吻不閉眼的人”,我們卻喜歡伸長脖子,把眼睛睜得最大。我們希望把對方從裡到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以此來確定我們的安全感。�等到結婚了,伴侶就會心安理得地翻看你的東西,你的手機來電時他(她)會毫不猶豫拿起來就接,可以隨意檢視你手機裡的資訊。如果你說“NO”,下面的理由就不用再說了,那隻代表你做了“見不得光的事”,對方當然要把它們給揪出來,拿到太陽底下曬一曬。�此外,我們還喜歡窺視名人的隱私,而且最好是隱私中的醜聞,這絕對能讓我們多吃一碗飯。究其原因只怕是我們不僅要自己平庸,還要拽著別人一起平庸。而我們在津津有味地品味了他人的穩私,從心底裡發出心滿意足的怪異笑聲後,臉色一變,罵起下流、無恥、不要臉之類的粗話來,馬上就能裝出一副君子相。實足是“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20世紀30年代,那個時候還沒有網路,一代影星阮玲玉卻同樣被我們的前輩在報紙上扒光,沒有退路的她選擇了服毒自殺。魯迅先生專門為此寫了一篇文章,他說:“小市民總愛聽人們的醜聞,尤其是有些熟識的人的醜聞……阮玲玉正在現身銀幕,是一個大家認識的人,因此她更是給報章湊熱鬧的好材料,至少也可以增加一點銷場。讀者看了這些,有的想:”我雖然沒有阮玲玉那麼漂亮,卻比她正經‘;有的想:“我雖然不及阮玲玉的有本領,卻比她出身高’;連自殺了之後,也還可以給人想:”我雖然沒有阮玲玉的技藝,卻比她有勇氣,因為我沒有自殺‘。化幾個銅元就發見了自己的優勝,那當然是很上算的。“�
潔淨網路前請先潔淨我們的心靈�
當世界上造出了第一臺電腦,人們問它,這個世界上有上帝嗎?它說“不知道”;後來,人們將所有的計算機連在了一起,再問它,世界上有上帝嗎?它說:現在有了。�確實,在現代社會,我們的生活已經被這張網網住。我們早已經離不開它,它讓我們的工作和生活變得如此便捷,讓我們能夠省去很多的精力和麻煩卻依然達到同樣的目的。�網路給每一個人的機會都是均等的,不管他是善還是惡的人。過去,一個人想刺探別人的隱私只有去跟蹤、去偷聽偷看;現在,網路提供了便捷。過去,一個人想中傷、汙衊另一個人只有去造謠、去貼大字報;現在,網路也提供了便捷。�然而,網路本身沒有錯。它只是一種平臺、一種工具。就像手槍在警察手裡是捍衛正義的力量,而落在歹徒手裡是邪惡的幫兇一樣,對或者錯只在於操縱它的人,在於人的心靈。�和現實世界一樣,在網路里正是因為我們有什麼樣的需要,它才會提供什麼樣的供給,需求不止,供給便永無止境。如果我們的心靈染上了灰塵,網路世界裡就會留下陰影;如果我們不從每一個人的思想裡消解窺探他人隱私的習慣,林小姐式的噩夢仍將繼續。
�隱私權,其實也是人的本性之一。一個人對於隱私的保護,猶如對吃喝玩樂、衣食住行的需要一樣,它屬於人的安全感的需要。“IT行業不景氣,做防毒軟體的卻是暴利”,說明在現代社會,人們對安全感的渴求從來沒有降低過。保護個人隱私,不是要將我們裹得嚴嚴實實,而是至少要能讓我們還保留著那片樹葉。一個缺乏隱私、缺乏安全的社會,必將是一個人人自危、恐懼的社會。�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首先做到自己不去網路上散佈別人的隱私,堅決抵制這樣的文字和圖片,加上打擊網路犯罪法律的完善和各種反偷窺技術的進步,我們就能夠在虛擬世界裡建立一個保護隱私的良好氛圍。�有人說,現代社會有3種世界,一是現實的世界,一是網路虛擬的世界,再有就是精神的世界。而正是人精神的世界把這兩者聯絡到了一起。佛教《愣嚴經》裡有一句話大意是:“如果宇宙是一片白雲,那麼我們的心就是朗朗晴空。”網路,正是在我們的心靈之中。�潔淨我們的心靈,潔淨我們的網路。
��如何在網上保護個人隱私�
首先,提高個人隱私保護意識是最重要的。�其次,儘量避免在公眾場所(如網咖、區域網等)進行網上銀行、網上交易等活動;再次,在網上不要隨意填寫表格。�另外,聊天時,不要談論涉及各種賬號、密碼等高度隱私的資訊,儘量不要在網站上儲存個人資訊。�
最後,選擇一些具有隱私保護功能的防毒軟體以及木馬隔殺軟體,並定期對電腦進行清理。
網路騙子:聊天室裡的“美女酒託”
�生活的真相你或許永遠不知,“中國一託”,你把它解釋成什麼?中國第一拖拉機制造廠?哦,不是!一些男人會告訴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