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是以文治見長;而被諡為什麼“祖”的,則是靠武功取勝了。近讀明史,知其整個明朝260年中,被諡為“祖”的皇帝只有兩人。一人就是開國皇帝朱元璋,叫做明太祖;另一人就是第三任皇帝朱棣,叫做明成祖。

說到明成祖朱棣,我們還得有一個簡單的回顧。此人是朱元璋的第四子,1370年封燕王,鎮北平(今北京)。朱元璋死後,皇孫朱允炆嗣位,為鞏固政權,便下令削藩。朱棣這拉擁有重兵的藩鎮王深感這一決策對自己造成的威脅,遂於1399年舉兵造反,經過四年的戰爭,終於擊敗了朱允炆而當上了皇帝。

方孝孺人稱“正學先生”,少時從宋濂學習,後在朱允炆當皇帝時被召為翰林侍講學士,成了朝廷中許多重大問題的決策人物之一。朱棣起兵時,反對這一行徑的《討燕詔檄》即出自他手。1441年,燕兵入南京,方孝孺被俘,他抱定一臣不事二主的堅定信念,採取了堅決不與新貴合作的強硬態度。朱棣讓他起草“登極詔”,他堅決不幹。朱棣一怒之下聲言:若不從,即“滅九族”。方孝孺抗言道:“滅十族,也不草詔!”遂投筆於地,且哭且罵:“死即死耳,詔不可草。”朱棣即下令滅其十族(九族外加他的學生,這真是一個創造。)方孝孺

還是不草詔書。他在作絕命詞時寫道:“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猷。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嗚呼哀哉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