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馬步芳是否就用的這類馬兒。
此時正值漢武帝開拓疆業之際,寶馬良駒對漢王朝來說,就是版圖綠洲。公元前104年秋,漢武帝派使臣帶黃金千斤、金馬數匹前往交換。大宛國王不憨不傻,他琢磨:寶馬良駒換給你大漢朝,這不是等於增強了你國的軍事實力而讓我們捱打嗎?於是斷然拒絕,氣得漢使破口大罵,並擊碎金馬而去。
漢武帝掃了面子,非報一箭之仇不可,於是決定發兵討宛。派誰為主將?這事關國威體面,貼身大臣們秉公推薦了許多人選,漢武帝都不採用,他竟任命了自己寵姬李夫人之兄李廣利為“貳師將軍”,帶兵征討。
原來,漢武帝藏有私心。接高祖劉邦留下遺規:沒有為國立過戰功者是不能封侯的。現在他為了讓自己的小舅子能夠封侯掛印,便顧不得用人的許多規矩、條件了。
果然,正如朝中文武大臣所料,李廣利所率數萬人馬與宛軍作戰,一戰遭重創,二戰不顧血本取勝而封侯,三戰轉而伐匈奴,被俘、投降、招為駙馬,喪盡國格人格,最後終被匈奴所殺。
歷史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漢武帝的“一脈”子孫——劉備在用人上也與乃祖有過相似之處。公元208年,赤壁大戰之後,劉備佔領荊州,隨後舉兵入川。此時,“三分天下”的態勢已初步形成,荊州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這裡北鄰曹魏,南接東吳,乃劉備集團的“前線指揮部”,亦是諸葛亮“統一戰線”的“交會點”,頗與抗戰時期周公留駐的“陪都”重慶相似。派何人鎮守最合適?顯然身經百戰、文武兼備、能剛能柔的趙雲是最佳人選了。然而劉備心裡有數:那“結拜兄弟鐵哥們兒”中的關羽可不是“吃素”的吧。於是,手握軍國大權的諸葛亮心領神會,便帶張飛、趙雲“溯流克巴東,留關羽守荊州”。這關羽,剛愎自用是出了名的,且又瞧不起士大夫,不過5年,“聯吳抗曹”的統一戰線全線崩潰,戰略重鎮荊州轟然失守,一堂堂“上將軍”、“荊襄王”終於敗在文弱書生、東吳小兒陸遜手下,落了個身首兩異的可悲下場!
在論及漢武帝錯用李廣利時,司馬光言道:“夫軍旅大事,國之安危、民之死生系焉。苟為不擇賢愚而授之,欲徼倖咫尺之功,藉以為名而私其所愛,不若無功而侯之為愈也。然則武帝有見於封國,無見於置將;謂之能守先帝之約,臣曰過矣。”由此看來!漢武帝在用人問題上的“私其所愛”,必然“不擇賢愚”。“私其所愛”是因,“不擇賢愚”是表,事業受害是果。
然而最令人寒心的是,手握大權者們一旦對小舅子、鐵哥們兒之類“私其所愛”後,對不同意見往往就很難聽進去了。過去我很難相信,司馬遷受宮刑竟與李廣利有關。而今讀史,痛心疾首:原來李廣利和李陵都先後投降了匈奴,司馬遷在為李陵辯護時說:李陵降奴是在“矢盡援絕”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的,是一定會找機會報效國家的。漢武帝則認為司馬遷這番話是在影射自己(因為李廣利二戰取勝主要是靠漢武帝大量增兵相援),更是在詆譭自己的小舅子,這還了得!於是下令對司馬遷施以宮刑。悲哉,愛打抱不平的司馬遷!
那麼劉備的情況又如何呢?關羽失荊州,按當時的法律應當滿門抄斬。然而劉備不僅不秉公執法,反而舉國發喪,並在條件完全不具備的情況下“舉傾國之兵以伐吳狗”,為“鐵哥們兒”報仇雪恨。出兵前,趙雲苦諫再三:“國賊乃操爾,非孫權也;漢賊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願以天下為重。”劉備卻說:“朕不為弟報仇,雖有萬里江山,何足為貴?”結果兵敗夷陵,中道崩殂,蜀國從此疲弊,終於滅亡。
從李廣利降敵變節到關雲長失守荊州,給我們許多寶貴啟示:任何時候,任何社會,事業的成敗興衰,國家的存亡榮辱,用人總是最關鍵的一環。小舅子再親,鐵哥們兒再“鐵”,又一天圍在身邊轉,倘若德才不佳,那也是絕對不可重用的呀!
私心、私情、哥們兒情,既誤國,又誤人。小舅子,鐵哥們兒,你們以為如何?
神仙會提案
偶於垃圾堆中,拾得一提案。茲錄於下,貽笑方家。
�提案名稱:克隆技術研討會召開方案
�提案單位:某科技情報管理中心
�提案時間:政通人和之年,四海昇平之月,光風霽月之時
�提案內容:
本管理中心自組建以來,各類研討會雖多次召開,但均不及此次克隆技術研討會意義重大。它順應世界科技發展新潮流,呼喚國產克隆熊貓早問世,又響應黨中央關於學習掌握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