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愛情,在遇到了徐自摩後,才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王庚其實內心也是非常的愛著陸小曼的,他扮演者最可憐的角色,加入他有空多關心下陸小曼,假如少收一些西點軍校的影響,也許結局會改變,但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假如,他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陸小曼投入徐自摩的懷抱。這個時候王賡已經做了五省聯軍總司令部的參謀長,既然槍桿子裡面能出政權,那麼槍桿子要除掉個把詩人想必太簡單了。然而,讓人敬佩的事發生了,王賡並沒有把刺刀或子彈送給徐志摩,而是在和小曼辦完離婚手續後,當面送給了徐志摩一句讓人心顫的話,他說:‘我們大家是知識份子,我縱和小曼離了婚,內心並沒有什麼成見;可是你此後對她務必始終如一,如果你三心兩意,給我知道,我定會以激烈手段相對的。‘據說,徐志摩與陸小曼結婚時還發了一份請柬給王庚,王庚雖然沒參加徐陸婚禮,但卻準備了一份厚禮祝賀他們白頭偕老。”
李慕菊嘆道:“王庚將軍的軍人風範顯露無疑,我的不知道該說什麼表達此時的心情。”
顧飛說道:“徐自摩跟陸小曼結婚後,其實不是非常的幸福。陸小曼開始吸食鴉片,她結交名人、名伶,頻繁地出入社交場所。排場大了,費用自然增多。養尊處優的陸小曼,過去在北京便是出了名的會花錢的小姐。婚後,她在物質上的**有增無減。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出於對陸小曼極度不滿,在經濟上與他們夫婦一刀兩斷。徐志摩要從父親處拿錢是不現實的,因此,他不得不同時在光華大學、東吳大學、大夏大學三所學校講課,課餘還趕寫詩文,以賺取稿費,即便如此仍不夠陸小曼的揮霍。陸小曼那幾年的大部分時間確實是荒廢了。在人群中,在舞場上,在宴會上,在煙榻上,在男人和女人的恭維聲中,把時光輕輕送走了。”
顧飛接著嘆道:“這樣的時光怎麼會長久呢?1931年11月上旬,陸小曼由於難以維持在上海的排場,連續打電報催促徐志摩南返。11月11日,徐志摩搭乘張學良的專機飛抵南京,於13日回到上海家中。不料,夫婦倆一見面就吵架。其中緣由較為複雜,據郁達夫回憶:“當時陸小曼聽不進勸,大發脾氣,隨手把煙槍往徐志摩臉上擲去,志摩連忙躲開,幸未擊中,金絲眼鏡掉在地上,玻璃碎了。”徐志摩一怒之下,負氣出走。徐志摩為了趕上林徽因那天晚上在北京協和小禮堂向外賓作的關於中國古代建築的講演,才於第二天,即1931年11月19日,迫不及待地搭乘了一架郵政機飛北京。登機之前,他給陸小曼發了一封簡訊,信上說:“徐州有大霧,頭痛不想走了,準備返滬。”但最終他還是走了。因大霧影響,飛機於中午12時半在濟南黨家莊附近觸山爆炸,機上連徐志摩共三人,都剛屆36歲,無一生還。時年陸小曼29歲。”;
“徐自摩就這麼走了,一代大才子,走的時候才35歲。死亡的原因竟然是為了去看林徽因的講演,可以說徐自摩的死都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徐自摩的一生對多人造成了很大的傷害,這就是西方文化對他的影響。”
李慕菊說道:“當時那個年代,青年們把他們當成偶像,認為西方思想才是進步的思想,紛紛的模仿他們。現在還有很多人關注他們,不過大都是去讀他們寫的詩詞。”
顧飛道:“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西方的文化就那麼的好麼,只為了自己所謂的愛情,可以毫不猶豫的損害自己的家庭,損害別人的家庭,這種文化是非常自私的,一種極端自我的,絲毫不考慮其他人的文化。一個極端自私的人,一個做事只為自己考慮的人是不會幸福的,得到的永遠比失去的多。徐自摩的例子要引以為戒。”
李慕菊笑道:“別人才不會聽你的說的,這時代都講究戀愛自由,想愛就愛,想離就離。離婚速度比結婚還快,什麼都憑自己的感覺來,才不會在乎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朋友的感受。這種時代,就是一個人人極端自私的時代,所有的事情都是考慮自己。還有就是為了自己過得好,不要孩子,認為孩子是累贅,是負擔,只要自己過得開心就行,其他的什麼都不理會。”
顧飛點頭道:“我們華夏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講究的是傳宗接代,而國外很多夫婦選擇不要孩子,只過好他們的,他們是那種極端的享樂主義,沒有任何的責任感。我們談論的是西方文化還有傳統文化,那種讓人文化讓人更幸福。只拋開了責任只過自己的幸福呢?還是迴歸傳統的生活中幸福?我想很多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慕菊,你的看法呢?”
李慕菊說道:“我的家庭雖然不錯,但是我父母都是非常傳統的人,所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