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鋼質火炮技術給了中國。且不說中國的收益,普魯士的收益就非常大。普法戰爭中普魯士毛瑟兵工廠仿造中國步槍設計出來的毛瑟1869步槍表現出色,在戰場上全面壓倒了法國沙斯波式擊針槍,為普法戰爭立下大功。
有了這層關係,中國駐德國大使求見了俾斯麥首相。見到這位歐洲的大人物之後,中國大使把自己的來意向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俾斯麥首相講述了一番。
聽到中國大使提出從法國撈人的請求,俾斯麥頗為意外。就事論事,中國駐德國大使做出的判斷非常正確。現在據說法國政府殺這些巴黎公社份子已經殺紅了眼,能夠撈人的只有作為戰勝國,並且在法國繼續駐軍的德國。但是憑什麼德國要向中國提供這樣的幫助。
中國大使坦然說道:“法蘭克福和約簽署之後,德國與法國在未來很長時間裡面都必然處於一種敵對狀態。即便短時間內不會爆發戰爭,可兩國都會考慮徹底擊敗對方的長期戰略。法國戰敗,還要賠償50億法郎的戰爭賠款。為了彌補這方面的損失,法國一定會想盡辦法。我們中國有句話,堤外損失堤內補。法國一定會加大在海外殖民地的搜刮。在這個時候,法國對中國的敵視本身就是德國的利益。以首相的睿智,我相信您一定能明白這個道理。”
德國與中國從地理上講,有種天然的合作條件。而且首相也明白德國與法國在未來已經沒有真正和解的餘地,得罪一下法國也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