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6部分

當闐、彡姐、卑浦五個部族的首領看到自家兵馬還沒來得及與漢軍短兵相接就付出了極大的傷亡,便來找北宮伯玉,懇求道:“大王,這樣攻下去怕是不會有效果。不如先把人馬撤回來吧!”

北宮伯玉的雙眸佈滿憤怒的血絲,“撤?不能撤!這個時候回撤前邊的人不就白死了。繼續給我衝。”

“可是……”

“可是什麼!”北宮伯玉不待那人把話說全,便扯著嗓子打斷了對方的話語,“漢人沒什麼大本事,就會玩些放火、爆炸的小把戲,一旦衝到他們面前,打起白刃戰他們不是咱們對手。衝,都給我上。”

聽了北宮伯玉這番話,勒姐、當煎、當闐、彡姐、卑浦五部頭領覺得也有道理。正如北宮伯玉所說,在過去的戰鬥中,依據他們對漢軍認知,近距離廝殺漢人的戰力確實不強。與其在這個時候前功盡棄,不如頂著烈火奮起一搏。

“好!那便繼續廝殺!”勒姐、當煎、當闐、彡姐、卑浦五部頭領向北宮伯玉拱手一拜,飛馬回到大陣最前方。聽著火海中,自家族人慘烈的嚎叫聲,以及後軍面對火牆畏懼不前的態勢,五位頭領急的雙眼通紅,“兒郎們,隨我前去增援。”

五位首領長刀一揮,竟親自殺出大陣,率領五萬族中勇士頂了上去。與四萬被烈焰擋住的後軍匯合,繞過烈火升騰之處,殺向教會大軍右翼。

與此同時,羌人的四萬先鋒在教會中軍視線中越發清晰,距離教會前沿已經不足百步。

他們看起來氣勢洶洶,但是經歷過爆破之後,他們的戰馬由於受到驚嚇而過早開始全力奔跑,加之教會軍陣方向地勢較高,戰馬衝鋒需要爬很長一段斜坡。所以這會兒,戰馬已是銳氣大減,速度遠不在巔峰狀態。

見到這番光景,欒奕得意一笑,對身後的傳令官道:“讓孔明和漢升做準備!”

“喏……”“箭陣,弩車陣準備!”

一聲令下,黃忠統領的六個大方陣共計四萬名弓弩手提著長弓大步向前,與護衛在前方的盾、槍兵交換位置,在大陣最前方站定,前排弓弩手平舉彎弓攆箭上弦,後排則將箭芒遙指上天。

與弓弩大陣平行相距不遠處,一列列盾兵閃到一旁,露出一架架模樣奇特的小車。

這小車與獨輪車十分相仿,只是下方按著兩個車輪,車輪之上,乃是一尊比普通弓弩略大的奇特弓弩。這便是欒奕所說的弩車,同時也是後世聞名天下——諸葛亮一手設計的諸葛連弩。

說起這諸葛連弩,還是此次西征之前諸葛亮與黃月英剛剛聯手設計完成的。此弩下方弓弦與扳機之間設有複雜的機括結構,內裝彈簧、發條等項。作戰時,士卒只需上滿發條,便可實現弓弩自動掛絃動作,從而完成連射動作。每上滿一次發條可在短時間連續彈射弩矢十二枚,十二枚過後需要重新上一次發條,才能再次發動連射,如此往復。殺傷力十分驚人。

最初見到這款連弩的時候,欒奕震驚了好一陣子。記憶中,所謂的諸葛連弩只是傳說中的存在,具體制作方法在後世已經失傳,沒想到諸葛亮和黃月英真把它給造了出來。

更為重要的是,印象裡的諸葛連弩最多隻能連發十枚箭矢,怎麼眼前這臺卻可射十二枚之多,比傳說裡的足足多了兩枚。

不要小看這兩枚弩箭,一臺連弩車多射兩枚,十臺呢?一百臺呢?一千臺就多射兩千箭,威力大了不是一星半點。

後來,在欒奕看過連弩車的內部構造之後立刻明白新式弩車威力驚人的原因——其中加入了不少發條、齒輪、彈簧元素。這些事物在歷史上的大漢並誕生,是欒奕從二十一世紀舶來的產物。在這些先進元素的共同作用下,連弩車獲得了新生。

欒奕有理由相信,新式的諸葛連弩無論是發射數量還是射擊距離都比傳說的強上數倍。

諸葛連弩的優勢不可謂不明顯,短時間內連發數百臺連弩連發十二枚箭矢組成的密集箭陣將給敵人以沉痛打擊。但是缺點亦是明顯萬分。

身為一臺中型機械,給它上發條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兩個壯丁,牟足力氣消耗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把發條上滿。在這方面,欒奕很想借鑑後世汽車方向盤“方向助力”的原理,以減輕擰動發條所需要的工作量。只可惜,大戰在即,欒奕沒有時間安排人手予以研發。只能等大戰結束後再做進一步改良。

此外,連弩上弩矢箭匣每次只能裝十二支弩矢,所以每輪箭射過後都需要更換箭匣,具體更換的過程也很複雜。

歸結而言,一臺連弩車拋射完十二枚弩矢,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