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教打火機具體構造,與後世美軍專用zippo火機原理差不多,主體以金屬為外殼,下面金屬倉裡滿置浸染酒精的絨線。酒精倉正上方配以火石,人手摩擦火石引燃酒精,又藉助酒精助燃作用,從而保證火焰持久燃燒。這樣造出來的火機既防風,又防水,且結構簡單,技術含量不高,易於製造。
這一裝備一經制造成功,立刻開始批次生產。首批三萬支火機優先配給聖教各州工兵,聖殿騎士作為聖教中央軍精銳部隊,也得到了三千支的配給。在未來的時間裡,欒奕繼續加大打火機的批次生產,從而與指南針一道成為全軍標配裝備,最起碼也要每名伍長配備一支。
打火機的存在,使騎兵在高速奔襲中點燃引信變得簡單起來。三千居於前排的整齊劃一推開火機封蓋,發出一連串“噼噼啪啪”的清脆響動,宛若上千把鋼琴發出脆麗的琴音。“噌”引信點燃,他們同時拎著捆縛手瓜的網兜高舉過頂,在頭頂上掄了起來。
隨著趙雲一聲“投”,三千手瓜同時騰空。
這投擲手瓜,技術含量其實不大,只要落在敵軍人群之中,便能形成殺傷,對精準度幾乎沒有什麼要求。要說唯一的難度,就是千萬別丟到自家陣裡,殺到自己人。
聖殿騎士各個久經操練,自然不會犯下這等低階錯誤。認出去的手瓜有準又很,落點全在羌人聚得最多的地方。
一眾羌兵還沒從霹靂車的狂轟亂炸裡緩過勁兒來。這會兒剛借霹靂車更換主杆的功夫稍稍喘息,卻又見手瓜鋪天蓋地的落在他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