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0部分

棄弓砍殺。

教會大軍中軍則在神風營之後,左右兩翼人馬分別是由許褚、太史慈率領的護教衛士,中軍由欒奕親自指揮,徐庶為輔,關羽為隨軍大將,典韋則負責指揮教主親衛,護衛欒奕安全。

首戰得勝的趙雲與他的聖殿騎士居於隊伍最末,以便借騎兵強大的機動能力往返支援,亦或突發奇兵,從側翼迂迴至敵陣後方,形成合圍之勢。

聖母教前中後,三軍齊動,喊殺聲震天動地。

朱英見狀,心驚不已,自知己方鬥將落敗,士氣大跌,與教會軍一戰恐難得勝,便向旗官下令“鳴金收兵!”讓後隊變前隊,結陣後退。

然而,他忽視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眼下,他所率領的這幫士卒可不是他擔任濟南國長史時統領的那些官軍。誠然,濟南國的官兵戰術素養雖然也不怎麼高,但好歹是經過訓練的,知道有時候退卻是戰略性的,知道什麼叫令行禁止,明白有時候依令行事更容易活命。哪像眼前這群黃巾賊兵,不過就是些臨時招募起來的一些農工人士,根本不懂得什麼叫作戰。

後排賊眾一聽金鳴,還道是自家兵馬乍一接觸便被對手打敗了。不知誰率先開口大喊:“不好了!渠帥戰敗了!”這一嗓子不要緊,自開戰以來,精神緊繃的黃巾賊眾瞬間崩潰,哪裡還顧得上什麼後軍變前軍,撒丫子便跑。鋤頭、長棍丟的滿地都是。

隨後,後軍的緊張情緒如海潮般向前方蔓延,中軍後方,2萬餘黃巾軍見同伴皆逃,也跟著亡命逃竄。

朱英見狀,高叫一聲大事不好,險些氣得背過氣去,連忙派人前往阻攔,收攏人馬。可此時軍心渙散,連黃巾力士都無征戰之心,潰敗之勢已成,哪裡還攔得住。只能在6000餘黃巾力士保護下,隨波逐流,向北逃竄。

教會大軍尾隨掩殺,猛將齊齊上陣,其中僅名揚後世的五虎上將就有關羽、張飛、趙雲、黃忠佔了五分之四,五子良將中許褚在列,再加上欒奕、典韋、太史慈,各個都是出類拔萃的殺神。引軍所過之處,漫天血雨腥風,屍首七零八落,轉瞬之間斬賊首6000餘級。

這個時候,黃巾賊兵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他們隨身裝備不足,可以說是輕裝上陣,現在,連唯一的兵器都丟了,兩手空空,逃跑的速度自然也就快上許多。

而聖母教這邊,各個裝備精良,且不提聖堂武士團裡的精銳,僅普通衛士,每人的衣甲、兵刃加起來足有近40斤重,行動不便,行軍速度也就落了下乘。

無奈之下,欒奕只得暫時將大軍的指揮權交予徐庶,典韋從旁輔助。自己親領關羽、張飛、趙雲、黃忠、許褚、太史慈,攜神殿騎士,策馬追擊。

鐵騎所過之處又是一陣血雨腥風,斬首上千人,俘虜不計其數。

戰馬嘶鳴,一路追出30餘里,遙遙的,看見前方一山立於群湖環抱之中。

欒奕識得此山,知此山因形態頗像一朵倒扣的蓮花,得名“花骨朵”山。後有賢達覺得“花骨朵”這個名字實在不雅,便取“花骨朵”的諧音,將其命名為“華不注山”。當地百姓則更愛簡稱其為“華山”。山下一彎大湖,直通濟水,乃是蓮子湖。湖水清明,倒影山景,兩岸蔥翠,景色宜人。

說起這華山,還真頗有一番來歷。《春秋左傳》中有載,春秋著名戰役“齊晉鞍之戰”即發生在華山附近。公元前589年,魯、衛、曹三**隊,集戰車八百乘,步兵六萬,與齊國戰於鞍(北馬鞍山),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齊晉鞍之戰”。經過一場鏖戰,“齊師敗績,逐之,三週華不注(齊軍潰敗。晉軍追擊齊軍,繞著華不注山追了三圈)”。齊頃公乘坐的戰車被樹幹絆住,驂乘逄醜父與齊君換裝易位,晉國大將韓厥趕至,行臣禮,逄醜父“令”齊君去華泉取飲,齊頃公藉機而逃。故華山又得名“金輿山”。

華山山水皆備,一派世外桃源,人間仙境模樣。自古一來,修道之人對其青睞有加,在山上結廬、修廟,潛心修行,高人輩出。歷史上,唐代大詩人李白更是千里迢迢,趕赴齊州(既濟南),特意到華不注山上的紫極宮,在這裡收授道籙,正式加入道門。由此可見,華不注山在中國古代道教中地位不同凡響。

東漢末年時期,華不注山上也有多所廟宇。只可惜,這些道觀在朱英統治時期,被妖道楊牟盡數強搶了去,舊日道人,要麼被驅離,要麼被殺害,堂堂道教名山,廟宇裡竟關了數十名良善女子,以供邪教驅使任人玩弄,以收取高額交換奉銀,成了楊牟邪教的yin窟。

欒奕趕走朱英後,將廟宇收入自己手中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