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2部分

一人盤梭妝彩織造,每臺機器每天只能織出五厘米的棉紗。不過產量雖少,但質量絕對屬於上成中的上成,錦緞宛若天上雲霞,由此得“雲錦”之名。

連欒奕在購得一段雲錦之後都不禁為雲錦的華美而震撼,直呼:“誰人織出雲中錦,薄如蟬翼貴如金!”由此也可見雲錦價格之高昂,絕對算得上大漢首屈一指的奢侈品,此後,欒奕曾試圖讓大匠鄭渾安排經驗豐富的紡織工仿雲錦之法,織造屬於自己的雲錦。結果經過幾番嘗試都未能成功,鄭渾告訴欒奕說:雲錦織造技術非同一般,有著特殊的編織方法,否則即便織工經驗再老道,就算有臺花樓擺在面前也織不出這麼薄的錦緞。

聞言,欒奕自嘲一笑,“沒成想如今成了自己千方百計想去學他人的技術了!”他依稀記得史書上有載:衍生於東漢末年的雲錦編織技術非同一般,莫說現在,對於未來人亦是堪稱奇蹟,被譽為世界織造技術最高成就的代表。這種複雜的漢代工藝到工業文明極度發達的21世紀仍無法用任何機器代替。21世紀都仿製不出來,就莫說公元2世紀末的今天了。

他無奈的搖了搖頭,對鄭渾道:“研究不出來就算了。與其浪費精力,還不如做些有用的事!比如……想想怎麼炒製茶葉!”

雲錦紡不出來,可不代表制不出美味的炒茶。

在出徵徐州的前一夜,欒奕將一批經驗豐富的起鳳閣廚師和茶農招了來。將江東炒茶交到他們手中,溫和的命令他們,無論他們用什麼方法,必須在一個月內製出跟江東炒茶一模一樣的茶葉製品。如果按時完成任務,每人賞黃金百兩,加匠級一等;如果一個月後沒有收穫……提頭來見。

這個時候,封建社會軍事管制霸權的優越性就體現出來了。無需用小皮鞭抽,也不用管理者嘮叨,幾位廚師、茶農為了保命,自覺加班加點豁出命的刻苦鑽研。

不得不承認,欒奕帳內手藝人各個身懷絕技。幾位廚師長久在廚下勞作,對於各種味道格外敏感,舌頭上的味蕾跟探測器似的,分早中晚三個時間段,多次品嚐,經過半個月努力逐漸摸索出了江東炒茶用的配料。後又用了十天與本地茶農商討,根據青州地區的茶葉特性,終於研製出了適合於本土青茶的炒茶配方。

只不過礙於氣候原因,攪動本土茶類作物的味道先天遜於江東茶葉,炒茶的味道不如江東炒茶的甘甜、柔滑,品種也不如江東炒茶多。

可以說茶是大自然對江東的饋贈,欒奕自知改變不了天意,就沒再讓工匠繼續改良,直接在沿海潮溼地區建起了萬畝茶園,專門種植茶葉。並就地建廠,主營青州炒茶事項。同時,藉助自己多年積攢下來的銷售渠道,將青州茶推而廣之,與江東炒茶同爭市場。

截止目前,大漢各州能炒製茶葉的僅有孫策和欒奕兩家,其中孫策的江東炒茶佔據不到七成份額,青州茶越佔三成多一點。兩家競爭十分激烈,周瑜更是借江東茶產量大的優勢,搞起了惡性競爭。價格一跌再跌,降了一半還多,意欲將青州茶擠出市場,獨霸茶葉貿易。

聞之此訊,欒奕氣的吹鬍子瞪眼,“黃口小兒才讀了幾天《原富》就敢跟我這個現代經濟學之父叫板?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幾斤幾兩。”他老人家絲毫不顧此時自己正在攻打小沛的戰場上,一拍桌子,“各產業掌櫃全給老子叫來。”

可憐那些商號的掌櫃,冒著生命危險,大老遠從濟南、青州、兗州日夜兼程趕到處於交戰狀態的沛縣,在中軍大帳跟欒奕議事。

經過欒奕一番佈置,欒家商會的反擊戰打響了。

欒家商會先向江東輸送了海量的山東緞,並極地的價格對外傾銷。面對如此廉價優質布匹,江東百姓無不瘋狂搶購,擠兌的江東本土紡織品無路可銷,紡織業主們急得滿嘴是泡。

周瑜迅速得知這一情況,立刻推出地區保護性政策,面向山東緞徵收高稅。可是稅負高了,可山東緞的銷量卻沒減,非但銷量沒減,稅金還沒漲。細細一查才知道,欒奕這廝又把山東緞的價格降了三分之一,一丈布匹的價格相當於10張神才紙,僅售200文錢。

要知道,布匹跟紙張可不一樣,神才紙是消耗品,對於書香門第而言,一沓紙很快就能用完。可布匹卻是不同,做出一身衣服來富人家起碼能穿一年,窮人家則是數年,數年之後縫縫補補又數年,折舊率低得很。如此大規模廉價傾銷,也就意味著江東的紡織業主很有可能在未來數年內沒生意可做。

江東的紡織業主們愁的不清,很多逼於無奈只能關門歇業。

隨後,欒奕開始大規模在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