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起案上的酒盞便往呂布臉上砸。
呂布雖抬手接住酒盞,烈酒卻是潑了一臉。受辱之感油然而生,怒氣橫生,恨不得衝上前去把董卓的腦袋揪下來,又因帳內甲士甚多,不敢輕動。未免董卓將自己就地正法,便將兵敗的責任一股腦推到徐榮的身上。
郭汜、李儒適時上前規勸董卓,勸了許久,董卓怒氣漸消。
恰當此時,探馬來報,說:欒奕、曹操、孔融提兵4萬5千餘,追至函谷關下。
董卓一聽欒奕來了,嚇了一哆嗦,一對鷹眸下意識瞪向呂布。他沒再斥責呂布,可呂布明顯覺察到董卓的眼神中透著鄙視的意味。輕輕冷哼一聲,將頭扭向一旁。
董卓問計曰:“欒子奇追來,當如何應對?”
李儒進言道:“欒子奇遠來糧草輸送不暢,只需遣上將一員死守函谷關,用不了多久欒子奇糧草告罄,自會退軍!”
董卓聞言,懸著心這才放下,“若非文優點醒,吾險些忘卻。。”隨即,他令李傕帥3萬人馬穩守函谷關,只可據守,不得出戰,以應對追擊而來的教會大軍。
至於呂布,則留守長安以待後命。
此舉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就等於是奪去了呂布的兵權。呂布心頭暗暗存恨。
……
教會大軍不日抵達函谷關。
眺望函谷關,欒奕不由駭然。這座始建於周代,堪稱中華文明最早軍事要塞的雄關,建立在崇山峻嶺的山谷之中。險峻程度甚至比虎牢關更勝一籌,實乃一處“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所在。
如何拿下這易守難攻之處成了欒奕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強攻定然不行,只能智取。
為此,他召集曹操及一眾將領商議了整整一個晚上。最終還是決定採取曹操提出的誘敵之策。
駐守函谷關的李傕日日關注著關下的動靜,每日只見欒奕、張飛二人拎著酒罈在關下懶散叫罵,罵的要多難聽有多難聽,將李傕的十八輩祖宗問候個遍還不算完,家裡的女丁也被口頭莫名其妙的睡了個遍。
李傕大怒,卻又深知決不能出關,只能強行忍著,最後乾脆扯了兩團破布堵在耳朵裡。
不變花樣的叫罵聲一直持續了十天之久。次日清晨,睡得迷迷糊糊的李傕聽手下來報,教會的人馬不見了。
李傕跑到關上一瞧,還真是不見了!他立刻意識到,教會大軍之所以退卻,定是因為糧草不足,往洛陽迴轉。糧草不足,則軍心難穩……
李傕啞然失笑,“天助我立此大功!”他轉念又一想,記起來前李儒再三叮囑他,“欒子奇、曹孟德狡猾者也,切不可出戰,只需據守關隘,待賊軍糧磬,自行退卻便可!”
他皺了皺眉,嘆氣呢喃:“李儒這廝,淨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微風!”
正準備打消追擊的念頭,理智卻告訴他,欒子奇再狡猾,他也不能憑空變出糧食來不是?整個洛陽境內的糧草都被丞相斂走,他欒奕從濟南帶來的糧草最多也就夠支援到函谷,如今又支援了10日,肯定用的差不多了。
若是趁這個時候在欒奕背後狠狠捅上那麼一刀子……欒奕即便逃出昇天,也得落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如此良機時而不再再而不來,怎能輕易放過。
李傕不再猶豫,點齊2萬兵馬追出關去。
連夜趕路,日行近百里,在日暮時分探到了教會大軍的蹤跡。竟是趕路趕的疲了,以為他李傕不會追來,竟在開闊地支起營帳歇息。
李傕大喜,令大軍停止前進,原地休息。軍中副官不明所以,問他為何不乾脆一鼓作氣殺過去。
他笑著道,“本將軍自由安排!”
其實,至始至終,李傕的一舉一動都在欒奕的洞察之下。
他站在營寨邊緣,隱藏在圓木之後,手裡拖著一支精巧的金屬圓筒,靜靜地觀望著李傕軍的一舉一動。
站在他身旁的曹操一臉好奇,望一眼圓筒所指的方向,地平線的盡頭一無所有。他又眼巴巴地盯著欒奕手中那根金屬圓筒看了又看,舔著嘴唇說:“子奇。你整日拿著這麼個玩意兒瞅了又瞅,到底瞅了些啥?能讓為兄看上一眼不?”
欒奕笑了笑,將圓筒遞到曹操手上,“呶,自個兒看!”
曹操接來圓筒,好奇打量。這支圓筒那是純銀鍛造,上面鑲嵌著美觀的金絲圖案和幾枚精緻的寶石,僅從外相看就是一支無與倫比的工藝品。
他學著欒奕的模樣,將圓筒遞到眼前,望向地平線的盡頭。“哎呀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