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它的好處,自然就想起了送這個東西人來,用這玩意送領導拍馬屁真是最好不過的了。
“兒子啊,兒子啊,你算是把你爸給坑苦了!”洪濤的父親把菸頭掐滅,仰天長嘆一聲,無可奈何了。
房子蓋得很快,一天的功夫,兩間房全都封頂,就差安裝窗戶、門和刷牆、抹地面了,這種小活抽兩個半天,找幾個人過來一趟就能完事。這個年代蓋房子很容易,也沒什麼內裝修,更不用吊石膏板什麼,想吊也沒有,這時的屋頂都是用葦箔鋪的,下面抹上灰膏,再刷幾遍大白就可以。
唯一精貴一點的就是地面的水泥,這時的水泥還是緊俏物資,如果不是大姨夫在房管所工作,想買水泥你是買不到的,只能用磚鋪地,不是地板磚,就是普通的紅磚或者青磚。
被自己一家人逼著,洪濤的父親硬著頭皮回到工廠去求人了。其實也算不上求人,工人們平時都會幹一點私活,這些私活並不是為了賺錢,只是幫自己家或者親戚朋友的忙,你做多了拿出去也賣不了,也不能賣。這個時代還沒有私營經濟出現,除了國營商場之外,你敢在大街上叫賣,警察直接把你抓起來,輕點的讓單位領導來領人回去,重的直接就會被判刑,這時還有投機倒把罪的。
最終工人到底給大姨夫鑄了多少個水套,洪濤不知道,洪濤的父親也不知道,他只是帶著大姨夫找到比較熟的工長,把這件事兒提了一下,然後就落荒而逃了,好像幹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後面所有的事情都是大姨夫和那個工長聯絡,估計那個工長當著洪濤父親的面更彆扭,和洪濤大姨夫接觸起來應該更舒服。
不管怎麼說吧,新房子的地面還沒幹透呢,大姨夫就把4個水套給拉了過來,還特意給洪濤的父親帶來兩條內供煙,給洪濤帶來一包糖,還給姥姥家帶來一大袋子花生,看他那個從內心向外笑的模樣,洪濤就知道他沒少鑄水套,他們所裡的領導家裡,肯定也早給送過去了。
下面就該看姥爺的露本事了,老頭量好了水套的尺寸,寫在一張小紙條上,揣在兜裡上班去了,晚上回來的時候,就扛回來兩套外殼,還外帶所有爐子上的零部件,加一起十好幾斤重,都是鐵傢伙,老頭一個人居然走著路就給背了回來。
姥爺的鉗工手藝很好,帶回來的所有配件都是嚴絲合縫的,外殼的鐵板上還用鏨子砸出一個圖案來,居然是個圓形的大福字,不仔細看完全看不出是手工鏨上去的,就像機器衝壓的一樣。
整個爐子組裝好之後,洪濤覺得比後世商店裡賣的那些土暖氣爐子要強的多了,雖然外殼上沒有噴塗油漆,但是姥爺用的那種厚厚的鐵板也讓他打磨得鋥光瓦亮,就好像不鏽鋼一樣。
又等了幾天,週日的時候大姨夫帶著水暖工又來了,這次那個水暖工進門就先給姥爺道謝,他的家裡也得了一個單眼的水套,已經都裝好了,不過他不是用鐵皮做的爐子外套,而是直接用磚把水套給砌上了,效果非常好,即使封著火,屋子裡也很暖和,一點都不費煤。其實用磚砌的效果更好,磚是很好的隔熱材料,比用金屬當外殼保溫效果強多了,就是不太美觀,放在城裡有點不合適。
第二十一章 膽大的吃肉
後來就有聰明人開始出手了,他們慢慢的把地震棚的材料拉回家,看看街道和居委會沒什麼動靜,又開始在自己家屋子外面蓋出一個簡陋的小棚子。然後再觀望觀望,看政府還沒什麼反應,就再把小棚子加固加大一點,然後再觀望。就這樣走一步試一步,最終試出了政府的態度,那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假裝看不見。
於是在自家院子裡、房子旁加蓋房屋的風潮就開始了,大家有樣學樣,紛紛動手行動,地震棚很快就被拆光了,一根釘子都不剩,全都被附近的居**回家,變成了自家的小屋、廚房,當然不可能是每家都有,先動手的獲得的建築材料最多,後動手的獲得材料少,再晚點的就啥也撈不到了。
後世裡洪濤家就屬於那個啥也撈不到的群體,主要因素就是洪濤的父親沒這個心思,即使有這個心思,也不願意去拉這些材料,他始終認為這是公家的東西,拿到自己家裡算是偷。
現在洪濤不用再去一步一步的去試探政府反應了,再加上姥爺這麼一個膽子大的家長做主,兩個人是一拍即合,直接開始明目張膽的佔公家便宜,一車一車的紅磚拉回姥姥家,碼在院子外面,一根一根的大木頭也拉了回來,還有現成的門窗、油氈、防雨布、甚至舊釘子,看得街坊鄰居都目瞪口呆了。
“胡哥,您這是要幹嘛啊?打算翻蓋房子?”終於,院子裡有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