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了,對經濟的長期發展也不利。家電、汽車都屬於產能過剩的行業,對這些行業重要的是“調結構”——實現自主技術和品牌創新,提高規模經濟水平,只去促進對這些產品的需求,讓它們保持,甚至擴大生產能力,這樣能實現調結構嗎?以後不是會出現更多的過剩嗎?
消費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刺激投資便必不可少。一切投資都可以實現“保八”,但絕不是一切投資對經濟都有利。比如現在投資於興建機場,的確有利於眼下的“保八”,但過去已有許多長期虧損經營,利用率相當低的機場,難道我們為了“保八”還要興建這樣的機場嗎?過去我們有不少浪費的投資,難道為了“保八”我們又要匆忙進行這種投資嗎?這次有些地方的一些投資專案就是這種浪費性投資。並不是支出了4萬億就可以促進經濟發展,重要的是把4萬億用於什麼投資。4萬億的投資絕不能僅僅著眼於眼下的“保八”,而應該更多地考慮投資的長期效益。
還有一些地方,為了“保八”,投資於一些汙染性大、破壞環境的專案。實現和諧發展是我們的終極目標。和諧就包括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過去個別地方曾喊出了“寧可毒死,也不窮死”的口號,引進汙染專案發展經濟。中央對這種行為是堅決制止的——環保部2004年曾關停了一批不利於環境的水電專案就是明證。但在“保八”的口號下,一些地方這種不考慮汙染和環境只求增長的現象又有點死灰復燃的跡象。以“保八”為藉口去破壞環境,造成汙染,絕不是“保八”的真諦。
保增長要有寬鬆的貨幣政策相配合。但貨幣政策寬鬆到什麼程度則值得考慮。2008年全年央行確定的貸款為8萬億,但實際上上半年已貸出去萬億。8萬億的指標肯定要突破了,經濟中貨幣供給(M2)的增長已達23%左右,突破了原來計劃的17%。貨幣政策如此寬鬆,讓人不得不擔心通脹問題。如果“保八”的目標實現了,又出現了通脹,絕不是什麼好事。通脹出現,下一輪又要緊縮,經濟不就成了過山車嗎?
“保八”問題不大,但現在我們應更多考慮這個“八”的質量,以及對長期經濟的影響。小和尚把老和尚的經念歪了,往往就在於只看今天,不看明天,得其毛皮而未解其真諦。
。 想看書來
民富才能國強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的年均增長率為左右。這在世界經濟史上也是一個奇蹟。但高速增長背後一個嚴重的問題是消費不足。1952年,中國的個人消費在GDP中佔69%,與當年的美國相近。但在1978年,這一比例下降至45%,1992年下降至42%,2007年,又下降至35%,而美國的這一比例始終在70%左右。
有人認為,我們的消費低是由於國人有節儉的美德。節儉是否“美德”暫且不論,但節儉不是原因,而是結果。節儉是貧窮的結果,中國長期的貧窮造就了國人節儉的傳統。在經濟發展的初期,節儉的確可以促進發展。東亞國家的經濟興起就與節儉相關。然而,發展經濟的目的仍然是消費,即全民福利的增加。一味節儉,經濟發展就只能由投資和出口來拉動。投資是有限的,一方面基礎設施、城市改造和房地產投資要受到土地資源的限制,另一方面,企業投資如果沒有相應的消費,會形成產能過剩。投資不可能成為長期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出口完全取決於世界市場,受國外經濟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因素是我們無法控制的。這次國際金融危機與我們無關,但卻嚴重影響到中國經濟。經濟學家都認為,消費是一國主要而穩定的經濟增長動力。消費不足是2008年以來,中國經濟出現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消費不足並非國民不願意消費,而是他們沒錢消費。美國的國民收入,80%由國民所擁有。在中國國民得到的國民收入僅有45%,其餘的歸政府與國有企業獲得。美國政府得到的國民收入,大部分又以社會保障與社會福利的形式再分配給了國民。2007年美國的財政收入為萬億美元,其中萬億美元用於社會保障和福利,而同年中國財政收入的萬億人民幣中,只有6000億用於社會保障和福利,其餘的用於政府支出和投資。換言之,美國的國民收入用於富民,而我們的國民收入相當一部分用於強國。
當然,中國長期以來積貧積弱,當經濟開始發展時,把較多的國民收入用於強國也是必要的。但強國並不必然以民窮為代價,而且,只有首先富民,才能真正實現強國。強國的基礎在於GDP或國民收入的增加,而不在於分配。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既強國又富民。發展是強國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