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部分

BOSS來向自己虛心請教,真是挺受感動的。她也就放開了膽子,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了。

首先,她覺得學校的教學和生活設施還應該進一步加強建設和改進。學校都不知多少年沒修新的教學樓,沒添置新的教學裝置了,全醫學院竟然沒有幾間可以放電教的教室,還不如一些重點中學的條件呢。另外,體育場所也很欠缺,只有一個標準體育場,滿足不了全校師生運動鍛鍊的需要。

第二點,也是她覺得學校教學中最嚴重的問題是,很多基礎課的設定不合理,完全跟不上資訊時代的發展。例如計算機課,還在教授完全沒用的BASIC語言。計算機的教學應該以實用為主,並緊跟計算機發展的形勢。還有,基礎課老師普遍年齡偏高,知識結構已經老化。在國外,基礎科學已經出現了很多新的理論和概念,比如剛剛獲得1989年諾貝爾獎的癌症原癌基因的概念,就是癌症致病理論的一個重大突破。而學校的課本和老師的講課中從未提及這些重大變革。所以,學校基礎課的老師應該及時更新醫學理論和概念,換言之就是和國際接軌。當然,臨床專業課也有同樣的問題。

第三,醫學生本科從六年裁剪到了五年,光靠最後一年的臨床實習是不夠的,應該增加大三、大四期間進入臨床的時間。不過,具體怎麼做,只有靠醫學院協調。

第四點,應該是目前大學教育中還不太受重視的一點,就是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雖說這時代的學生中獨生子女還不是太多,心理素質也比十多年後的學生強,但仍然是有不少心理問題的,特別是醫學院的學生比較嚴重。每年,醫學院都有退學、轉學的學生,醫學生的自殺比例也歷來是各大學中最高的。

這一點,芳華印象深刻;因為大三的時候,有個89級的女生就從女生樓上跳樓自殺,樓前斑斑的血跡觸目驚心啊!據說那女生自殺就是因為考試沒考好,感覺愧對父母。針對醫學生學業壓力太大的特點,學校應該多在校園中引入心理干預機制,以及加強校園文化生活的建設,讓醫學院的學風不是隻有嚴肅緊張,而沒有團結活潑了。

暫時,芳華就想到了這些,也就說了這麼多。

時院長聽的很認真,也做了記錄。他是真沒想到這麼個小女生竟然能說出這麼些有深度的建議。其間,他對林芳華連原癌基因這樣的最新理論都知道,也感到有點驚訝,因為國內很多資深醫生都不清楚國外的這些最新進展呢。他哪知道,這些東西十多年後就成了標準理論了。

此外,時院長對林芳華所說醫學教育要和國際接軌這句話,深有共鳴。他在國外的時候就深深感到了母校的教育和國際水平已有明顯差距。而華西醫大和附屬醫院要想重振雄風,再像解放前那樣執業內牛耳,眼界就不能侷限於西南這一小片區域,要立足國內,放眼國外,和國外同行加強各方面的交流。

時院長最後,給芳華透露一點內幕訊息:醫學院正在嘗試一項和國際接軌的教學改革,是一項和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合作的教學交流專案。目前還在籌備階段,大概在明年才能施行,正好是從林芳華的這個年級開始試點。

對此,芳華深表期待。

正文 五十、誤會與巧合

一天中午,急診科的病人沒什麼緊急危重的,芳華正利用這時間修改論文,做最後一次謄抄。

她一邊抄寫,一邊想:這個梁嘉輝,回老家都樂不思蜀了,到現在也不見人影。這論文,他除了開始幫了些忙,可就基本上沒操過什麼心呢。就這麼混了個第二作者,真是便宜他了。不行,這版面費到時候得讓他出大頭!

她正在這算計別人呢,一陣熟悉的救護車鳴笛聲由遠及近地傳來。

“又來病人了!”鳴笛聲就是命令,芳華急忙站起來,跟著其他幾名醫護人員衝向門口,準備迎接病人。

救護車上下來了四五名傷者,說是雨天路滑在人民南路上發生了兩車追尾的車禍。還好沒有人員死亡,幾名傷員雖然有不同程度的創傷,但是還不至於致命。

芳華幫著急診科的醫生們對兩名重傷員做了簡單的處理,並把他們送入了骨科病房。還有三名傷者經過檢查,證實沒有大礙。給他們處理了傷口後,接診的醫生徵求了他們意見,就沒有收入院,只是開了些藥物,讓他們在門診治療後就可以回去了。

三名輕傷員兩男一女,按醫囑注射了青黴素和破傷風抗血清。那名女性是位四十多歲的中年婦女,清瘦文雅,她打了針後還很有禮貌地問了芳華急診的洗手間在哪裡,然後就走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