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才算“已過三分之一有餘”。這樣推測,《紅樓夢》全本應為一百二十回,所謂“一百零八回”、“一百一十回”之說,都是老鼠跳到鋼琴上――亂彈琴的話,這裡就不展開講了。
“釵玉名雖二個,人卻一身”怎解?二人一體,三歲小孩都知道是不可能的事。須知作者的意思為黛玉和寶釵原是一家人,二人共同寫這本書,所有的秘密只有二人知道。用句俗語形容,就是“割得腦袋換得氣”的兩個人,“人卻一身”,是指精神上意識上的合二為一。“故寫是回,使二人合一”,表明此回為父子二人合寫。曹寅擔心哪一天突然倒下,寫作重任落到兒子肩上,必須用這種方式驗證二人是否配合默契,是否心想到一塊兒,這樣,將來他死後,由曹顒一人續寫的文字風格才前後連貫統一,如同連體嬰兒,實為一體。而此回,正是二人合寫的一次嘗試。
當然,從後四十回的行文風格看,曹顒沒有完全按照父親的路子去走,他擯棄的很多詩詞、讖語、謎語,或者他本來就不擅長。然而就我的理解,他大體上還是貫徹了父親的寫作宗旨,關照了前文的伏線,在利用諧音字的隱喻手段和技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