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紀念碑是華盛頓市最高的建築物,是由羅伯特。米爾斯設計的一座古典式的方尖塔,完全不同於一般的廊柱式神廟。它的外形酷似一枚行將升空的火箭,頂部的錐體又極像埃及的金字塔。塔頂部的錐體是一塊重達3300磅的大理石,再冠以一個9英寸的鑄鋁小金字塔頂。碑內有897級鐵梯,陳放了192塊由個人、團體、城市、州政府抑或國家捐贈的紀念碑石,記載了華盛頓等諸多美國英雄彪炳史冊的不朽功績。參觀紀念碑,乘電梯上,70秒鐘可登頂;東西南北,四面瞭望,首都景色,盡收眼底。華盛頓紀念碑的至高無上,也向人們昭示:華盛頓的豐功偉績,無人可望其項背,他的英明流芳百世!但是,即便是這座身為美國國父的紀念碑,建造也長達36年之久!1848年7月4日,美國第十一任總統詹姆斯。波爾克親自主持了破土動工的奠基儀式,身為當時政要的亞伯拉罕。林肯(後為第十六任總統)和安德魯。約翰遜(後為第十七任總統)也親臨了現場。據悉紀念碑一直順利地建到了米高,但終因資金告罄於1854年停建,而且一停就是25年。直到美國第十八任總統格蘭特就任時,才下令聯邦政府繼續完成這一專案,於1884年最終竣工。當然原因很多,其間還經歷了美國國內的南北戰爭,等等。更重要的是,華盛頓光輝業績和崇高品格的偉大豐碑,是永遠樹立在美國人民、世界人民的心中的!
國會大廈是舉世矚目的美國式民主政府的象徵,召開國會的所在地。它的奠基儀式是華盛頓於1793年9月18日親自主持進行的。除了政治上的重要意義外,它也還是一處重要的旅遊景點。它標誌性的白色古羅馬式圓屋大廈,由外圍帶有美觀造型的廊柱式的雙層圓柱體構成,頂部又收縮為球面狀;球面的頂部處冠以有藝術造型的小口徑雙層圓柱體座基,柱頂上矗立著一尊自由女神像,面向東方。實際上,上面講的美麗的圓屋大廈,其實就是壯觀美麗的國會大廈的心臟——圓頂大廳的裝飾性頂部的造型,而且據說是鑄鐵製作的!它的建築設計豪華、優雅、古典、而且複雜,不是一個門外漢好進行評說的。國會大廈的底部設計頗類似白宮的,只不過更大更氣派了;而且,量變到質變,好像不可同日而語了!細看國會大廈正面的圖片,就不難看出它底部的建築設計與白宮的如出一轍,只不過柱廊式的結構,不僅限於突出的門廊,也覆蓋了整個正面的面牆。對此,可能大多數遊客是毫無印象的;我也不例外,因為按照整個景區的設計,面西的一邊,與華盛頓紀念碑、林肯紀念堂遙相呼應,是遊人們涉足觀光、攝影留念的主要場所,而且參觀的路線也不經過正門的方向?!我們參觀結束後,看照片,總看不到自由女神像的正面,才感覺似乎少了點什麼!
從華盛頓紀念碑去國會大廈,要走過約2公里長的林蔭地,二旁都是造型美觀的博物館建築物。國會大廈的前面有一個很大的橢圓形反射池,池的四周都是水泥地面,與柏油馬路相連線。池中的飛禽,都是些小而可愛的鴛鴦,成雙成對地在池中悠遊。經過反射池,過條街,就到了國會大廈的所在地。它的地基略高些,坐落在一個叫詹金斯山的小高地上,四周也都是花園,面積比白宮的略大一點;它正門的對面,上面是美國最高法院;下面是國會的圖書館大樓,其中有傑斐遜大樓、莎士比亞圖書館和亞當斯大樓。
圓頂大廳是國會大廈的心臟,是舉行儀式的中心。林肯總統的仙逝,國葬在此舉行;同樣,國會議員、英雄和傑出公民的國葬也可在此舉行。來訪的外國元首也可在此得到接待。大廳頂部的天蓬,離地面米高,上面是義大利籍的美國藝術家康斯坦丁諾。布魯米迪畫的一幅華盛頓羽化登仙圖,描繪華盛頓被環繞在美國的民主和技術進步的象徵之中。中間的圓柱體上也創作了一圈反映美國曆史的某些精彩片段的立體浮雕。其餘部分則配上了與之相適應的圖案,使整個的頂部產生一種氣勢恢宏的壯觀場面。與之相協調,大廳四周的地面和牆上,也都陳放著反映美國曆史走過的艱難和輝煌場面的青銅雕像和大幅油畫。國會大廈的過道以及眾議院、參議院的辦公室和會議室,也都是展示美國史冊上某一著名事件和人物的藝術作品的陳列室。
國會大廈是美國參、眾兩院工作的場所。立法的議案、討論、決議、投票等工作都在此進行。聯邦政府1800年2月由費城遷到華盛頓後,總統的就職儀式和每年的宣讀國情諮文也都在此進行。國會大廈是議員們制定國家法律的地方,國家的主要權力機構工作的場所;它同時又是一個可以供人們參觀、學習的美國曆史博物館;無數藝術珍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