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5個小時,就住在離白宮步行不超過5分鐘路程、位於第18街的一家叫Club Quarters的旅館裡。
20日早晨7點鐘,我們漫步在以華盛頓紀念碑為中心,南北與傑斐遜紀念堂、白宮三點一線;東西與林肯紀念堂、國會大廈形成主軸的國家林蔭地和紀念碑公園內遊覽觀光。由於白宮不接待散客參觀,而且必須提前預約,我們僅在其外圍轉了一下,拍了幾張照片就走了。據悉華盛頓,亦稱哥倫比亞特區,是由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親自選址,定在波托馬克河東北面的。他還親自主持了白宮和國會大廈的破土奠基儀式;但他也是唯一未在白宮辦過公的總統。白宮落成前二個月,他就溘然與世長辭了。
白宮坐落在賓夕法尼亞大道1600號,是二百多年前的古建築物了,美國最有名的一個地址。美國的四十三任總統,除了首任總統華盛頓和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白宮1800年2月落成,入住白宮僅一年左右)外,都是在此工作和生活的。其間,它也曾不斷地改動、擴建過,以適應不同總統的家庭生活、管理發展的國家和處理複雜的世界事務的需求,但萬變不離其宗,基本結構從未變動過,即便華盛頓總統再世,也定然會很方便地將其識別出來。一棟面積充其量不過3、4千平方米的白色三層樓的西式建築物,雖然其建築的設計上別具匠心和風格,但似乎只是家居的格調,很難使人想到這就是美國最高權力機構的所在、世界重大事件的決策地。好在周邊都是花園,林木蔥蘢,綠草如茵,給人以空曠、幽靜之感。整個院落佔地109畝,大部分為草坪、樹木、花叢和噴泉。尤其是南草坪:東邊是傑奎琳。肯尼迪花園;西邊是玫瑰園,許多國家正式的慶典、迎來送往的外交禮儀和簽字儀式,都是在此舉行的。
白宮的外圍有一道金屬製的裝飾性護欄,它朝北的正門,設在房子的正中,向外伸出一個正方形的門廊,寬度略小於面牆的三分之一,四周等距離地矗立著12根哥林柱,柱頂上的飾有裝飾性正方形框架的屋頂上,圍了一圈與頂層陽臺一樣的石制護欄,使整個結構協調起來,正面則罩了一個底角約為30度、外框帶花邊的灰色等邊三角形的裝飾性牆板,外框略突出,三角形的牆體還是白色的。站在行人道上,隔著護欄向裡張望,白宮就近在眼前,不過20米之遙。伸出的帶哥林柱的裝飾性門廊,使整座建築更有了些立體感,可見的有立體圖案的灰色銳角等邊三角形的牆頂上方飄揚著一面美國的星條旗;屋前方的草地上,列著一排低矮的、修剪成球形的灌木叢,再往前一點還有一個人工噴水池;周邊草地上的林木佈局,都是精心設計的,分片而有不同的考慮。白宮的訪問,都是由東翼進出的,北面的正門方向幾乎看不見行人和工作人員,非常的清靜。隔一條街,白宮的正對面是拉菲特公園,園內有華盛頓戎裝騎馬的青銅雕像,展現了他一手持軍帽向歡迎者示意、一手勒韁繩、腰挎佩劍的威武英姿;東面隔了東行政大道,是財政部;西面隔了西行政大道,是冠以艾森豪威爾名字的總統辦公室大樓。白宮南面的花園要比北面的大多了,南面對應北面門廊的是一個與之相稱、突出的半圓形陽臺造型:下層的半圓形門廊,等距離的矗立著八根哥林柱,裡面的正室,就是外交接待室;上層是陽臺,半圓形的周邊,也圍了半圈裝飾性的石制護欄,並且與屋頂陽臺的石制護欄連成一片。
白宮並不壯觀,我也從未進去參觀過。但不難想象它其實就是美國曆史的一個活生生的博物館:歷屆美國總統和其第一夫人的圖片和遺物、重大歷史事件的圖片和紀念物盡在其中。比起中南海、故宮來,它簡直就是太小了!美國的首都華盛頓也很小,比起紐約、北京市來,也簡直只是太小了!
走過白宮,華盛頓紀念碑就在視野中了:米高的紀念碑聳立在草地中,毫無遮擋。我們沿著草地上的人行道,擦過紀念碑,經過二戰紀念碑,旁著狹長的長方形反射池徑直地先去了林肯紀念堂。因為冬天的緣故,綠茵的草地已是一片黃綠的顏色了,路旁的樹木,除了少許幾棵常青的松柏外,也只剩下了些徒有軀幹的老樹枯枝了,有些蕭條;可能因為時間尚早,大批團隊的遊客都還未到,路上游人稀稀拉拉,但是不時會有幾個跑步健身的人迎面而來或是擦身而過;不過,反射池中的野鴨子倒是出奇的多,幾乎是黑壓壓的一片,在水中悠遊。反射池走到頭,再向上走數十級水泥臺階,正對面就是林肯紀念堂了。
林肯紀念堂是仿古希臘神廟的廊柱式結構設計的,四周一圈矗立著30多根花崗岩哥林柱,正、反面各12根;頂部是二個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