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的負責人則是張老道,他所負責的專案則更加的側重於軍工產業,比如火炮的改造之類的都由他來負責。兩個製造局的研發側重點不同,如果放在一起的話,很有可能雙方面都會受到影響,所以李恪這才決定將他們分成兩個部分進行分別研發。他麾下的製造局的保安措施,要遠遠的高於京城的工部製造局,在這裡負責保衛工作的侍衛,一水的黑人侍衛,由於和周圍的人沒有任何的交集,所以沒有正當的手續閒雜人等根本就難以靠近這裡。
來到營州李恪才知道,這裡的蒸汽發動機的研發進度,絲毫不亞於京城的工部製造局,甚至在很多地方已經領先於京城。陪同李恪一起來的那兩個工部製造局的老工匠,在看到了這裡的研究成果後不禁大為驚歎。原本還以為自己這些人才是真正的內行,所以在來的時候抱著指點江山的萬丈豪情,誰知道到了這裡才知道他們根本就沒有資格去知道對方,甚至有些地方還要他們去虛心的請教才行,於是以善於思考並且對於機械製造有著狂熱興趣的兩個人,立即便放下了所謂的架子,積極的投入到學習當中。
實際上,李恪在京城的那一次實驗,已經無限的接近於成功,只要新增上制動裝置便可以算作是成功了。不過這個時代所有的零部件都要依靠純手工製造,而且結構也非常的複雜,這才使得第二次的正式測試遲遲沒有進行。
然而營州這裡,幾乎是在京城進行正式測試的同時,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測試,只不過這裡的測試和京城不同,這裡的測試並不是以整車的形式進行測試的,而是把各個系統進行了單獨的測試,這其中就包含有剎車制動方面的測試,據說效果還不錯。
主持汽車方面研發的是一名叫做王海川的學生,今年還不足十九歲,當初高句麗趁李恪不在遼東之際,出動二十萬大軍對遼東發動進攻的時候,李恪便認識了他,等到戰事結束以後,便把王海川送到了這裡,讓他組織人手進行汽車的研製。之後由於李恪過於忙碌,便再也沒有過問這邊的事情。
當初進行一些列的測試的時候,就有人提議進行整車的測試,但是被王海川以遼王殿下不在遼東,整車試驗這種具有重大意義的事情,必須有殿下在場才能進行試驗為由給否決了。這才使得整車的實驗一直就這麼拖了下來。不過經過近半年的不停實驗,倒是有很多最初實驗的時候沒有被發現的問題,逐一的被發現或者找了出來,並且加以改進,相信進行整車試驗的時候,效果肯定會好於京城那一次。
這一次李恪來到這裡,正好可以見證一下他們這些年來的實驗成果。於是李恪便答應了他們的請求,在這裡多停留幾天,等到他們將整車組裝完畢以後,見識一下整體的效果。
其實,這裡同時進行研發的並不止汽車一項,在發動機被研製出來以後,便將研發團隊一分為二,開始研製可以安裝在戰船上的大型蒸汽發動機。經過大家廢寢忘食的研製,實驗已經到了最關鍵的地方,只不過由於水面之上的制動與陸地上不同,大家一時間沒有轉過這個彎來,把大把的力氣放在瞭如何才能使制動效果,達到陸地上的制動效果上,才使得最後的實驗一直無法進行。
還是李恪一語道破了天機:水面之上沒有任何憑靠,制動效果自然不可能達到路上標準,與其把大把的時間花在這上面,倒不如想想有沒有其它可以改進的地方。
負責研發的工匠們也想讓李恪看看他們的研發成果,但是此時的河面之上早已被冰封住,也就只好作罷。
第四十二章 開著汽車進瀋陽
第四十二章開著汽車進瀋陽
李恪足足的在營州城內等了十天,汽車才算整體裝配完畢。不得不說,年輕人設計的汽車和工部製造局的那幫子老工匠們相比較,首先在設計的理念方面就有所不同。老工匠們設計出來的汽車,看起來呆頭呆腦的,而營州的這幫子以年輕人為主導的設計人員,設計出來的汽車,首先在外觀上就要精緻得多,每一個鋼鐵鑄造的構件,都被打磨得鋥光瓦亮。整體外形上看上去工部製造局製造出來的那輛做工粗糙的汽車,就像是在棺材的底下安了四個輪子,而營州這邊的製造出來的樣品,至少在外觀上非常的流暢,不過美中不足的是車輪所採用的是包鐵的輪胎,看上去有些不太協調。
實驗的場地也不再像工部製造局那樣,在廠房內進行試驗,而將院中的厚厚積雪清除乾淨,從寬敞的院子中進行測試。有了上一次的經驗教訓,李恪這一次沒有主動地要求上去試車,而是交給了一名參與研製的年輕小夥子上去試車。
經過一番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