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要去上一趟。說起來老神醫也非常的夠意思,不但自己隨同李恪一同出征,還將他的六名學生也一同帶上,以免到時候自己一個人忙不過來。
五月底,當李恪的船隊抵達萊州的時候,李世民的大隊人馬已經早於他兩日抵達。按說李世民親率二十萬大軍,戰船數量應該遠遠高於李恪的兩萬人才對,但是實際上雙方的戰船數量卻是李恪的船更加的多得多,這主要是因為李恪早就做好與倭國開戰的準備,這四年來他治下的三個製造局一直是開足了馬力在製造彈藥。四年的時間使得他這一回僅僅用於盛放彈藥的戰船,就達到了驚人的四百艘戰船。再加上大唐不比他的治地,每年的國庫稅收不可能全部用於建造戰船上面,而李恪就不一樣了。他自己的錢本身就已經到了花之不盡的地步,所以他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錢去大量的建造海船。
此番出征,他一共動用了一千兩百艘戰船。當然這一千輛百艘戰船並非都是禺京級戰船,否則的話就是累死他僅憑東北一地,也不可能出產如此眾多的艦用神威大炮。實際上這一千兩百艘戰船當中,包括靖海艦和鎮海艦在內也不過三百餘艘,其餘的絕大部分戰船都是用來運送給養以及作戰人員的。這些個運輸艦從外觀和體積上都和禺京艦十分相似,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船體內的空間非常的大,用於運兵每艘船可以搭載一千五百名士卒,如果運貨的話至少可以運送二十萬斤以上的糧草。不過這種運輸艦有個最大的弱點,就是自身防禦力薄弱,每艘戰船之上只配備了五十名水手以及五門神威大炮。當然,對於這個時代來講,五門神威大炮足以應對一般的海上突發事件了。
大唐的萊州水師並沒有這種專門用來運送兵員或者給養的戰船,對於他們來講實在是沒有這份閒錢花費在這方面。李恪也正是考慮到了這一點,這才將他麾下所有的戰船全部都帶到了萊州,就是為了幫助朝廷運送給養和兵員。不然的話,就憑萊州水師的三百艘戰船,想要將李世民所率領的二十萬大軍運抵倭國,單是往返的時間就要花去大半年都不一定夠。
李恪此次帶過來的戰船當中,還有三艘以發動機為主動力,船帆為輔的運兵船。這一款發動機為以煤炭為燃料的蒸汽發動機,原本已經造成五艘,只不過一直沒有做過長距離的航行實驗,這一次帶過來三艘,其目的就是要透過此次遠征倭國,來實際考驗一番蒸汽發動機是否真的具備了遠洋航行的能力,以便為今後開採呂宋島以及澳大利亞的礦山做準備。
當三艘冒著濃濃的黑煙的以蒸汽機為動力的大船,跟隨著龐大的船隊進入到萊州海港的時候,立即便吸引住了包括李世民在內的所有人的目光。原因無他,這三艘大船由於此刻並沒有升起船帆,再加上它所冒出的黑煙讓人誤以為是起火了,所以才在一千多艘戰船當中顯得那麼的特立獨行、與眾不同。
當李世民等人得知這仨艘大船,居然不是以船帆和船槳為動力時,更加是引起了他們的好奇心,紛紛要求上船去參觀一番。蒸汽發動機對於李世民以及久居長安的官員來說,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玩意兒,畢竟李恪曾經送給過李世民一輛汽車,而且工部製造局如今也能夠製造的出來。但是船用蒸汽發動機就並非是工部製造局刻意製造的了,畢竟長安深處內陸,又是河流相對偏少的北方,沒有必要重視發展戰船,所以工部製造局雖然擁有李恪送過來的製造圖紙,卻沒有將只作為重點研製的專案。倒是萊州水師這邊的造船廠,對這個蒸汽發動機比較感興趣,但是受研發經費的限制,再加上李恪提供的圖紙只不過是根據普通發動機進行的設想,距離成功還有很遠的路要走,所以研發的進度要遠遠的落後於李恪這邊。
李世民等人在登船參觀過後,立即決定要乘坐這以蒸汽機為動力的大船前往倭國。李恪聽後不僅大感頭疼,要知道這三艘大船原本是用來做實驗用的,誰也不敢保證不會再半路上拋錨,還有就是發動機的動力雖然足以支撐整艘船甚至於過載航行,但是航速卻及不上風帆船的速度,雖然船上也裝配有船帆,但是由於甲板之上要給眾多的煙囪留出足夠的地方來,所以船帆的數量也就遠遠的少於其他戰船,再加上使用發動機工作的時候,煙囪的底部溫度很高,所以為了避免將船帆引燃,發動機和船帆是不能同時使用的。
最最令李恪頭疼的還不是這些,這三艘船當初設計的時候是按照運送給養和兵員進行設計的,所有供兵員休息的房間都是可以容納數十人的大房間,需要運送兵員的時候,房間內只要放置上下層的床就可以,而去除了這些床就變成了運送給養的貨艙。李世民乃當今天在,隨同他出徵的則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