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打下了非常厚實的文化底子。
馮子才有三個女兒。三弟子卿見他沒兒子,便想把小兒子馮爺過繼給他。馮子才當然很樂意,可是夫人和三個女兒卻耷拉了腦袋,不是因為別的,主要是馮爺長得太難看。馮子才的三女兒頭一次見到馮爺,居然給嚇哭了。過繼之後,馮爺就要搬過來住,成天看著這對“陰陽眼”,夫人怕把三個女兒嚇出個好歹來。馮子才明白孃兒幾個的想法,只好婉轉地回絕了三弟的好意。
不過,馮子才有才也愛才。他認為雖然馮爺長得寒磣,但是有奇才,當不當他的兒子無所謂,一筆寫不出兩個馮字來,他畢竟是馮家的根兒。所以不管夫人和女兒怎麼反對,他心裡打定主意,想用心栽培這孩子。他在大學當老師,對教育孩子自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馮爺後來鑑定書畫獨具慧眼,跟馮子才的栽培有直接關係。
馮子才家也住著一套中規中矩的四合院,院子裡種著很多花草樹木,院子當中是一個很大的藤蘿架。每到夏天,馮子才便把京城幾位有名的書畫家邀到家裡,在藤蘿架下品茶飲酒。興之所至,這些老先生還會潑墨揮毫,賦詩酬唱。
每到這時,馮子才便讓馮爺過來背幾段古詩古文,或者唱兩段京劇助興。當時馮爺才七八歲,那些老先生看這個小孩兒長得挺怪,卻這麼有才氣,都挺喜歡他。高興的時候,這些老先生們也會即興畫張“斗方”,送給他留個紀念。一來二去的,馮爺喜歡上了書畫兒。
其實,馮子卿手裡也藏著不少名人書畫,只不過他玩的東西太雜,喜歡的玩意兒太多,對書畫收藏不像馮子才那麼專一就是了。馮子才收藏的古代名畫兒確實不少。自打馮爺喜歡上書畫以後,每次到他二大爺家裡玩,便磨著二大爺給他講畫兒。
馮子才手裡藏有不少畫冊、畫譜和書畫鑑賞方面的書,他拿出這些畫冊和書讓馮爺看。馮爺的腦子好,凡是看過的畫兒都像錄影機似的記在了腦子裡。馮子才見他如此痴迷,便讓他背古代歷史年表,記每朝每代畫家的名字、身世、都畫過什麼畫兒,等到馮爺把這些都記得滾瓜爛熟了,才開始給他講畫兒。所謂講畫兒,其實就是教他如何鑑賞這些字畫兒。
說到這兒,得跟您多交代幾筆,諸位有所不知,在古玩當中,除了金石碑帖,最難鑑定的就是書畫,當然論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也屬書畫為最。為啥這麼說呢?
首先中國的繪畫,有數千年的歷史,但是東漢以前的畫家都沒留名兒,中國最早的有名有姓的畫家出現在三國魏晉時期,史書上記載的第一個畫家是三國時期吳國的曹不興。咱們就從曹不興這兒開始往下數,歷史上的書畫名家可以說數不過來。有一本書叫《畫史匯傳》,記載的古代畫家有上萬人。現代的畫家更是車載斗量,汗牛充棟,當然他們的畫兒就更多了。朝代有先後,名頭兒有大小,能把這麼多畫家和他們的作品一一都記下來認出來,就得花幾年工夫,更別說鑑賞了。
其次,古代畫家和現代畫家均有代筆一說。所謂代筆,就是找人替他畫,然後署上他的名兒,蓋上他的印。古代的皇上常愛幹這種事,比如乾隆爺的不少墨跡,是由當時書法好的翰林代筆的。名畫家找人代筆的事就更多了,比如明代大畫家文徵明、唐伯虎,沒出名兒的時候,都是自己畫。出了名兒,找他要畫兒的人多了。他一時應酬不過來,怎麼辦?找人替他畫吧。唐伯虎最早是跟周東村學畫兒,後來他的名氣超過了周東村,他畫不過來的時候,便找周東村代筆,當然署的是他的名兒。您說這類畫兒,您辨起來是不是得費腦子?此外,同一個畫家,不同時期的畫兒,風格大不一樣。而且畫家也是人,他也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樂,他高興時畫的畫兒,跟悲傷時畫的畫兒也有區別。就拿齊白石來說,他早期的作品,跟他六十多歲“衰年變法”之後畫的畫兒迥然不同。不深入瞭解齊白石的人生經歷和藝術發展的軌跡,單從畫兒上看,很難辨別。
再其次,是假畫與真畫的辨別。假畫,也就是贗品,古已有之,可以說,從有繪畫的那一天,真假的問題,就困擾著玩畫兒的人。有人說越是有名的畫家,假畫兒越多。趙汝珍所編的《古玩指南》一書中說:“今世所存古玩,十九皆魚目也。鑑別者若不深悉其作偽之內蘊,而徒事作品之判別,鮮有不受其欺騙者。”十幅古畫兒有九幅是假的,或有九幅真假說不清,這話雖然說得有點兒誇張,但趙老先生也是經驗之談。只有玩畫兒的人知道這裡的水有多深,所以他說,單從畫兒上來辨別,不知道作假畫兒的奧秘,沒有不上當的。要不怎麼說古玩裡最能考驗人眼力的,得說是書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