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出來的方式重塑自己以實現精神自救的現象的《中年——浪漫之旅》(2001)、用第一人稱內心獨白的手法寫一個女大學生從肉體到精神的探索之路的女性體驗和心理探索小說《我帶你去那兒》(2002)、以內心獨白的形式反映一個殘酷混亂的時代裡男女主人公之間文化、宗教和階級的衝突的《文身女郎》(2003)等也都先後呈現在中國讀者面前。一般說來,一個外國作家能有像歐茨這麼多作品在中國出版已經夠多的了,能夠得到那麼多中國學者、報刊、讀者的關注和喜愛已經夠幸運的了。然而,對於歐茨這麼一位豐富而又複雜的作家,對於歐茨這麼一位能令人羨慕地挖掘出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創作力極其旺盛又那麼專注於寫作的超級多產作家,尤其是,對於歐茨這麼一位具有世界性重要地位的傑出作家,僅僅停留於目前的翻譯、介紹和研究,是不夠的。我們有必要一直跟蹤她的創作,並進行更全面、更深入的瞭解和研究。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長江文藝出版社決定一次性推出五卷本歐茨文集,其中包括兩本最新小說《媽媽走了》(2005)和《大瀑布》(2004)、一部20世紀90年代的小說《狐火:一個少女幫的自白》(1993)、一部小說集《鬼魂出沒:怪誕故事集》(1994)以及一本最新文論集《直言不諱》(2005)。之所以選擇這五本書,旨在透過這一文集對歐茨有一個相對全面的瞭解:既能及時跟蹤歐茨創作的最新狀況,又能一睹國內評介相對較少的歐茨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創作,領略作為傑出的短篇小說家的歐茨的經典的鬼故事和令人心寒的心理恐怖小說的藝術性,還能瞭解一直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大學裡任教的歐茨教授對文學,尤其是小說的坦率觀點以及對文壇和文化現象的看法。
多產而又多才多藝
喬伊斯?卡羅爾?歐茨1938年6月16日生於紐約洛克波特,在紐約州北部她父母的農場里長大,上了她母親上過的同一所單間校舍。這一跨越尼亞加拉和伊利縣的紐約州北部農村地區,曾受到大蕭條時期的嚴重衝擊。這裡僅有的工業經常遭受關閉和停業之苦。農場家庭拼死拼活地幹,只是為了維持缺吃少穿的生活。年輕的喬伊斯喜愛農場鄉間的自然環境,對讀書和寫作表現出了超過她的年齡的興趣。儘管她父母所受教育很少,但他們都鼓勵她的雄心壯志。她經常表達對她在紐約市外的鄉村那工人階級的童年生活的強烈懷戀,承認她的童年是在“天天為生存而掙扎”。14歲時,祖母給了她第一臺打字機,她便開始有意識地做好準備,從高中到大學“創作一部又一部小說”。她轉學到洛克波特的中學時,便迅速變得出類拔萃。她是個優秀學生,為中學報紙供稿,獲得了上錫拉丘茲大學的獎學金,在那裡讀英語專業。她19歲在錫拉丘茲大學求學時,在由《小姐》雜誌主辦的大學短篇小說競賽中獲勝。由於學習成績出眾,在畢業典禮上,她作為畢業生代表致告別辭。獲學士學位後,她用一年時間獲得威斯康星大學碩士學位。在這裡她與雷蒙德?J。史密斯相遇,追求三個月後結婚。
1962年,夫婦倆在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定居,歐茨在底特律大學任教,密切關注著20世紀60年代席捲美國許多城市的社會騷亂。底特律市爆發中的社會緊張局勢在她看來是動盪不安的美國現實的一個縮影。她的處女作,短篇小說集《北門畔》(1963)和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顫抖中墜落》(1964)先後問世。她早期最優秀的小說,“人間樂園”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他們》,加上隨之而來的一大批長篇和短篇小說,都出自她在底特律的經歷。“底特律,我‘了不起’的題材,”她曾寫道,“造就了我這個人,因而也造就了我這個作家——不論是好是壞。”1968年,夫婦倆橫穿底特律河移居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溫莎,她開始在溫莎大學任教。隨後,她在擔任全職教學工作的同時,經常以每年兩三本的非凡速度出版新書,她的許多小說都很暢銷,她的短篇小說和評論文章則穩固了她的名聲。她年僅三十多歲便成為美國最受尊敬、最有聲望的作家之一。
在加拿大期間,夫婦倆創辦了一家小出版社,並開始出版一份文學雜誌《安大略評論》。1978年他們移居新澤西后,繼續投身這些活動。1978年起,她一直在普林斯頓大學寫作專案任教。她的文學創作持續高漲。目前她是普林斯頓大學羅傑?S。伯林德傑出人文教授,繼續與她那相濡以沫了近40年的丈夫住在普林斯頓。
作為美國最多產、最多才多藝的當代作家之一,歐茨寫出了當代一些最有爭議、最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