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光的照射下宛如玉器般完美。然而就是這般完美讓人心中不確定,就算是窖藏器或者懸器也不可能一點歲月流逝的痕跡都沒有吧?只要接觸氧氣,就有可能造成開片。
“好了,你們都不要爭執了。”站在展臺後邊的是一位白髮的老者,他語氣沉緩的說道:“我這件瓷器是‘東北貨’,是從我父親手中傳下來的,我可以保證這件東西是真品,不是仿作。”
“東北貨?”徐久照不解的出聲。
蔣忻對他說道:“東北貨就是指民國初期末代皇帝溥儀逃離北京城的時候帶走的1000多件故宮文物,當時這些東西都被帶到了長春偽皇宮小白樓,後來這些文物慢慢的流失。因為都是從東北流出,所以被稱為東北貨。”
“哦。”徐久照理解的點頭。
老者又說道:“這麼說吧,要不是我兒子給人做擔保,對方逃跑銀行追賬追到他的身上,我也不會舍的把這件燻爐拿出來。這件三足燻爐我出價1500萬,恕不還價,能接受就接受,不能接受就算了。”
這個價格比起之前那件白玉如意觀音像還要嚇人。
畢竟是收藏家之間的交流會,幾百萬就已經是高價了。一般的交流藏品價都在百萬之內。老馬老田是跑來坑人,而這位老者擺明車馬的高要價,要不是他說替兒子還追賬,還以為他要故意把人嚇退。
鄒衡新收穫了一張老戲單現在正是對這些藏品興趣濃厚的時候,他撞撞蔣衛國說道:“這件東西不錯啊,可以擺在博古軒裡當鎮店之寶。”
蔣忻扭頭說道:“要以價值論,還是封窯四方瓶更高一些。我想這件三足燻爐比不上四方瓶。”
鄒衡新對此並不懂,他不解的說道:“這件不是有五爪龍嗎?官窯啊。”
蔣忻笑道:“封窯也是官窯,而且從存世量來說比起影青瓷要珍稀的多。”
聽到蔣忻這麼看重自己的作品,徐久照挺開心的。
蔣衛國若有所思的說道:“我記得胡教授說過,封窯的第一發現者就是小徐吧。那時候張文釗還說他們認為那是柴窯瓷片,結果你非常肯定那是那是明代高仿。”他不解的說道:“你年紀也不大,瓷器燒的好不說,竟然也精通鑑定瓷器?這也是自學的?”
蔣衛國這麼一問,蔣忻和鄒衡新也好奇的看著他。
一時之間徐久照心思電轉,他該怎麼回答才不惹人注目?
同一時間,徐久照作為封窯的第一發現者被另外一些人談論著,只不過跟蔣衛國他們的好奇不同,這些人對徐久照報以惡意。
“老闆,那個徐久照現在在上海,兄弟們不好下手。”體型彪壯的保鏢彎腰在一個長相陰柔氣質寒冷的男子身邊說道。
第44章 【改BUG】
男子坐在寬大的老闆椅當中,低頭看著手中的檔案。辦公室裡空氣靜謐,保鏢的冷汗撲簌簌的落了下去。
“汗不要滴在我的桌子上,”男子頭也不抬的說道,“不然你知道後果。”
保鏢趕緊站遠了一點。
這時男子悠然的說道:“他總有回去的一天,我不著急。”他手上的檔案,赫然是徐久照的偷拍照片,還有《春江水暖》的高畫質圖片。
上海交流會場,影青瓷蓮花龍獸三足燻爐展臺前那幾個對燻爐有疑問的人依舊在討論著,而在他們身後徐久照面對三張疑惑的面孔,鎮定的回答:“我對古瓷的瞭解都是來自福利院的老院長——常久。”
“你以前的院長還懂這些?”鄒衡新意外。
蔣衛國卻覺得這個名字挺耳熟:“常久……”他回想著,然後一個人慢慢的出現在他的腦海當中:“哦!我知道了!原來是他!”蔣衛國難得露出一個驚奇的神情,他說:“原來你竟然是他的弟子!”
徐久照這下驚訝了:“您知道常院長?”那些書都是常久留給原身的,嚴格來說常久確實是原身的老師,他這麼說也不為過。
蔣衛國一臉“意想不到”的表情看著徐久照,唏噓的說道:“我知道他也是機緣巧合,常久這人原來是考古研究所的學者,後來也被下放了。動亂結束之後,他沒有返回原職,一直下落不明,原來是去做了福利院的院長。”
“倒是一個難得的人物。”蔣衛國說道:“這些年他一直還在進行考古研究?”
“常院長几年前已經去世了,不過在他生前一直在進行陶瓷的考古研究。他去世之後留給我很多的相關書籍,在世的時候也經常指點我一些鑑定瓷器的知識。”徐久照說道。
蔣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