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氣海。氣,氣態物也;海,大也。氣海意指任脈水汽在此吸熱後氣化脹散。本穴物質為石門穴傳來的弱小水汽,至本穴後,水汽吸熱脹散而化為充盛的天部之氣,本穴如同氣之海洋,故名氣海。氣澤意思與氣海同,“澤”指穴內的天部之氣為混濁之狀。

部位:位於體前正中線,臍下1 寸半。經屬任脈。擊中後,衝擊腹壁,動靜脈和肋間,破氣血淤,身體失靈。

主治:虛脫、形體羸瘦、髒氣衰憊、乏力等氣虛病徵;水谷不化、繞臍疼痛、腹瀉、痢疾。

自我取穴按摩法:“氣海穴”,即道家所稱的丹田部分,為全身的重心,本能的中樞。它位於臍下1 寸半。按摩的方法:先以右掌心緊貼於氣海的位置,照順時針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 次~200 次。再以左掌心,用逆時針方向,如前法按摩100 次~200 次,按摩至有熱感,即有效果。按摩“氣海穴”,中國傳統養生經驗認為,能使百體皆溫,臟腑皆潤,關係全身性命。現代西方研究,按摩此穴,可促使腸胃蠕動,氣血順暢,強化肝臟及消化道功能。

txt小說上傳分享

陰虛質(1)

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人:長得高、體型瘦、面板幹,走起路來總是風風火火,一到換季就咳嗽,還久治不愈,十有*,這就是一個陰虛體質者。

如果你喜歡嘮叨,話匣子多得沒法說,而且晚上老是容易醒來,白天又疲乏無力,老是瞌睡,顛三倒四的,人容易衰老。

錯不了,這就是陰虛體質的表現。

與陰虛相對應的是陽盛,陰不足以涵陽,導致陰陽失調。我們可以參考下面的特徵來區分體質陰虛者:怕熱,經常手心腳心發熱、出汗,突然遇冷遇熱都容易臉紅;體溫在36℃與37℃之間浮動,變動較大;面板頗為乾燥,容易口渴,推測得知口舌也是容易乾燥的,大便也容易乾結;或多或少的缺水錶現,還容易失眠,因為陰涵不住陽,所以睡眠比較輕,失眠日久,人就容易疲乏無力;好動,性格開朗外向;性情則顯得急躁;易患乾燥綜合徵、咳嗽、便秘、甲亢等疾病。

陰虛體質者的突出表現就是:幹、燥,調養的重點在於滋補腎陰,甘涼滋潤的食物與陰虛體質能夠起到相互調節的效果,譬如瘦豬肉、鴨肉、烏龜、鱉、綠豆、冬瓜、西瓜、芝麻、百合等偏於涼性的滋陰潤燥食物,可以多吃一點;羊肉、狗肉、燒烤煎炸類食物則要儘量少吃,本來身體內水液就低於正常水平,這些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進肚,幾乎榨乾本來就稀少的體液,直接的結果就是:身體越來越幹,形體越來越瘦。

此外,生活習慣也要“滋陰”,到一些紫外線比較弱的溼潤地帶生活可能更利於調養;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避免劇烈運動與高溫作業;體育鍛煉的強度不要太大,進行慢跑、太極拳都不錯,運動時要注意控制好量,微微出汗就好,並隨身攜帶水壺,及時補充水分。陰虛的人,相對來說陽氣旺盛得多,因此節假日可以到風景優美的地方散散心,聽聽舒緩的音樂,調節一下心靈的溫度,儘量少往市區那些娛樂場所跑,防止急躁與惱怒。

總之一句話,陰虛體質者時刻要注意防燥、保溼,壯“水”制“火”,這樣身體才不會如同一隻抓狂的猴子,燥熱不安。陰虛補水涵水工作做得好,就可向著美顏養生的大道上前進。

陰虛體質暖心穴位———陽陵泉穴

這個穴位是傳統中醫針灸經絡的八大會穴之一,有“筋會陽陵”之說。長期筋骨僵硬、痠痛,容易抽筋的人,只要平時多多按壓這個穴位,就能得到改善。古代醫書還記載這個穴位對“膽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心下澹澹、脅下痛脹、吐逆、喉鳴、諸風、頭面腫、頭痛、眩暈、遺尿、髀痺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痙攣急、筋軟、筋疼、膝伸不得屈、冷痺、半身不遂、腳冷無血色、膝腫麻木、草鞋風”等病都具有良好的醫治效果。《靈樞·本輸》雲:“在膝外陷者中也”; 《針灸甲乙經》雲:“在膝下一寸,外廉陷者中。”《針灸問對》雲:“膝下二寸”; 《備急千金要方》雲:“在膝下外,尖骨前陷者中”; 《動功按摩秘訣》雲:“在膝外高骨下各一指”。

命名:陽,陽氣;陵,土堆;泉,源源不斷。“陽陵泉”是指膽經的地部經水在此穴位大量氣化。膝陽關穴飛落下傳的經水和膽經膝下部經脈上行而至的陽熱之氣交會後,隨膽經上揚的脾土塵埃吸溼沉降於地,膽經上部經脈落下的經水也滲入脾土中,脾土固化於穴周,脾土中的水溼大量氣化,如同脾土塵埃的堆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