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但它自有益處。其中之一,就是那些等不及看到美國經濟復甦的歐洲投資者開始大量拋售手中持有的美國證券。”
所以,別輕易相信星條旗的眼淚。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抄底“幽靈黃金”(1)
序言中所講的是馬克·吐溫的傻子有用論。如果沒有傻子的盲目與從眾,就不會有智者洞察低谷。可是,倘若所有的人都是傻子,世界會是什麼樣呢?
“當我們不知所措時,總能從歷史中找到答案。”1636年,荷蘭掀起了鬱金香投機狂潮,鬱金香被炒成天價,“誰都相信,鬱金香熱將永遠持續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錢人都會向荷蘭購買鬱金香,即使再高的價格他們也會買。”在這場瘋狂的博傻中,所有的參與者都自信還有比自己更傻的人。當最後一個傻瓜名額用光時,泡沫破裂導致了徹頭徹尾的崩潰,人們幾乎找不到逆勢生存者。不過歷史總是在進步,博傻逐漸走向博弈,宿命性的經濟危機開始出現乘虛而入者。不過,同樣我們也不能忘記在危機來臨之前就學會抄底的智者。當然這樣的智者不一定受歡迎。
無論對歷史如何過濾,當人們追及1873年經濟大崩潰的罪魁禍首時,總免不了要把在華爾街發生的黃金操縱案拿上臺面。
華爾街投機家古爾德與菲斯科因操縱這起彌天大案而一舉成名,在華爾街的批評家看來,他們進行著最輝煌也最危險的舉動,而這正是他們所著迷的。古爾德是位精明而世故的投機者,對鐵路股票有著近乎瘋狂的熱情;菲斯科則樂觀而開朗,擅長營銷,與老奸巨猾的古爾德相比,菲斯科則是小巫見大巫。因此,當黃金的戰爭落下帷幕時,菲斯科輸得一無所有,留下了“賠了夫人又折兵”這個最大的笑柄。
雖然這起神秘的黃金操縱案發生在經濟恐慌之前,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把其看做是古爾德抄底美國黃金市場的行為。
時勢造英雄。即使是古爾德這樣的金融梟雄,也是鑽了法律、市場的空子,從而精心佈下了一場令人眼花繚亂的黃金變局。古爾德與菲斯科著手佈局時,有兩個大前提:
一是美國貨幣條款的漏洞。在美國法律中,曾有條款規定“流通中的綠鈔與黃金等值”,但這導致了人們對黃金的大量藏匿,於是這一條款很快被廢除。但還有一個條款,即“對於那些必須用黃金履約的合同,也可以用等價的綠鈔來履行。”這為古爾德進行黃金投機提供了前提。黃金的交易保證金非常低,通常投入50000美元就可以用期貨合約購買價值高達1000萬美元的黃金。
二是在市場上黃金流通短缺,同時黃金又是商業活動中重要的支付手段。貿易合同的簽訂與黃金交割有一個時間差,如果黃金相對於綠鈔的價格下跌,貿易商就會受到損失。由此導致了我們前面所講的賣空的出現,很多出口商都採用賣空的方式獲得利潤,以彌補因合同所造成的損失。
因而,只要機會合適,古爾德就可以買下整個紐約市場上所有的黃金合同,那些貿易商由於經濟壓力而不得不賣空黃金,古爾德的計劃就成功了。
當然古爾德的計劃還需要政府的保護傘,想辦法控制財政部金庫裡的部分黃金。財政部的金庫裡有1億美元的黃金,一旦政府決定出售,勢必造成黃金價格下跌,古爾德這個“江洋大盜”的掠奪機會就會擱淺。
古爾德以面值150萬美元的無保證金黃金交易合同獲得了格蘭特總統的妹夫——埃布林·科爾賓的好感。透過科爾賓的引薦,古爾德有了與格蘭特總統接觸的機會,古爾德煞費心機地要從總統口裡套出他對黃金的看法,並設法說服總統不要干預市場。而誠實的格蘭特總統也答應科爾賓,沒有他的指示,財政部不能進行任何非常規的黃金出售。
抄底“幽靈黃金”(2)
同時,古爾德還與科爾賓一同說服總統,讓巴特菲爾德將軍坐上紐約財務總管助理的職位,紐約財務總管助理具有下達賣出黃金指令的權力。事實上,巴特菲爾德將軍是聽命於古爾德的,有了巴特菲爾德將軍這個內線,古爾德的勝券又增加了幾分。
古爾德很善於“借力打力”,背靠政府這棵大樹,原本崎嶇的財路變成了坦途。的確,作為企業家,要有與政府打交道的藝術。對於本來就“生於斯、長於斯”的企業而言,更不可能拋開政府這個大的背景獨自發展。
膽大的古爾德一面進行政府公關,一面暗暗購買黃金,菲斯科也被古爾德的遊說之詞——“除了聲譽,什麼也丟不了”而被拉下水,五六十名交易商也加入了這場他們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