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閒期不能讓農村的剩餘勞動力過於遠離家鄉,當不能在附近作坊打工的時候,越來越多的自耕農逐步喪失購買力,更快的破產。喪失購買力會加速傳統作坊的破產,也會大大壓低農村的人力成本,讓僱傭勞動的利益超過傳統永佃制。於是,更多的地主採取僱傭經濟的方式,進一步惡化農村的傳統經濟結構。
“然道這樣不好嗎,打破農村傳統的經濟結構,摧毀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以適應工業化大生產的到來。”楚劍功振振有詞。
“是的,從宏觀的歷史來看。這是歷史的必然。但是,歷史的洪流摧毀了舊的經濟制度,依附於舊的經濟制度而生活的人就必然心懷怨恨。我們還是繼續回顧一下另一個時空的歷史吧。”
在這個不斷惡化的漩渦中,中小地主,中小作坊主的子弟們對整個舊時代充滿了憎恨。橫行不法的洋人、軍閥的剝削,買辦的洋貨入侵,城市新興作坊主抽骨吸髓的壓榨。誰是罪魁禍首?北洋統治的時候,那就是北洋。於是大批的進步青年南下廣東,去考黃埔軍校。
中小地主子弟會支援“平均地權”甚而共產主義?顯然不是嘛。他們去黃埔的目的就是為了推翻北洋的統治,打碎這個舊世界。
“你說的我明白,但是,你沒有辦法解釋在推翻北洋之後,還會有人繼續革命。”
“當然要繼續革命!”李穎修大叫起來。“打垮了北洋,常凱申同學能改善這些問題嗎?”
1929年關稅談判,明面上是關稅平等,但實際放棄了關稅保護。面對的是美歐完成工業化後的商品傾銷和資本擠壓。隨後,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夾縫中發展起來的中國民族資本大規模破產。
沒有破產的那些呢,製造品沒技術優勢,沒數量優勢,那就只好價格優勢了。價格優勢怎麼來的?更殘酷的內部剝削。更大範圍的傳統經濟破產瓦解。於是,破產農民和進步青年,將憎恨的目標轉向買辦。他們投身於共產黨,要摧毀常凱申所代表的買辦經濟體系。那些進步青年不是什麼高階領導人,而是千千萬萬高喊著為了新中國,前進而捨生忘死的基層指導員。
“你要知道,摧毀傳統鄉村經濟的,不是共產黨,而是買辦。鄉村農民,中小地主種糧競爭不過美國麵粉和東南亞大米,開作坊不是大城市新式作坊和洋貨的對手,還要承受苛捐雜稅的盤剝,所以只能破產。破產越多,憎恨越烈,願意追隨毀滅舊世界的人越多,飛蛾撲火的熱情越高。”李穎修最後總結說。
“我們不是買辦。”楚劍功反駁道。
“對,我們不是買辦。但摧毀農村自給自足自然經濟的過程中,我們同樣有可能成為廣大失地農民和破產地主憎恨的目標。如果所有的破產地主和自耕農飛蛾撲火一般來和我們拼命,你怎麼辦?我退一步還可以做胡雪巖,你呢?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說了這麼多,你準備怎麼辦?”
“話題回到繅絲廠。”李穎修說,“我決定在廣東境內,選取一些田地,作為專用的桑田。我儘量找一些自耕農,避開大地主。這些自耕農呢,我會指導他們,成為專門的養蠶戶。然後我們將這些養蠶戶,組織起來,建成一個收繭網路。”
“這個收繭網路,就是我們在鄉村建立組織的開始?”
“太對了。由於我們控制著下游的繅絲業,那麼這個收繭網路自然會受到我們的控制。以後,我們按同樣的方法建立收糧網路,建立商品糧體系。”
“最後將這些網路統合起來,改組成基層的農村政權。”楚劍功插嘴說。“最後,進行土改。”
李穎修不由自主的皺了一下眉頭:“土改……還是到時候再說吧。”
楚劍功又想到另一個問題:“控制繅絲業,你有把握嗎?”
“人力無法戰勝機械,烏合之眾無法戰勝組織。實際上,自工業革命以來,歐洲的絲織業已經進入機械時代,絲綢生產技術已經超過了中國。”
從1750年至1850年這段時期,是中國桑蠶的養殖朝著更為科學的方法取得明顯進展的時期。這個過程是與養蠶從農民的家庭養殖更多地向繃絲廠或較大的產絲企業養殖轉移相一致的。尤其是在義大利,許多埋頭苦幹的科學家和農學家就桑蠶的生活習性進行了實驗井作了大量觀察。這些習性關係到桑蠶產絲的數盈和質盈。他們的研究發現對增加蠶絲生產工業的效率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不僅是在義大利,在世界其他地區也是如此。實驗表明,對詞養蠶幼蟲的養蠶房人工升溫是極為有利的,這可以避免溫度有過大的變化。為保持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