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格放一兩,第二格放二兩,第三格放四兩,總而言之,每個格子後面要放入比前面多一倍的銀兩,只要殿下能填滿這些格子,我李記所有的一切就可以任憑殿下分配。”說完。李碧如面帶微笑的看著我,讓我覺得她有些看戲的成分在其中。
這種象棋和後世象棋差不多,都是九直十橫,如果計算它的格子當有八十個,如果按照李碧如的演算法,我就算傾其所有也僅僅只是其中的一個零頭,這是根本不可能辦到的一件事情,她出這個題目的目的看來不是想讓我辦到,而是想看我到底有什麼方法來化解她的這個要求。
這個問題和我當初在皇宮中考儲妃的題目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僅僅從自身去考慮,那是永遠都不會有答案的。想到這裡,我有些感懷的摸摸懷中的書信,然後回頭看看吳武,發現他也面對這個棋盤露出思索的表情,顯然也明白其中的微妙之處,看他的樣子就知道他一時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我沒有直接將答案說出來,而是望著李碧如說道:“不知姑娘可知曉古局象棋的歷史?”
李碧如很爽快的說道:“小女子確實知道,殿下有什麼問題嗎?”
我灑脫的一擺右手:“那就請姑娘說出來以讓本王一長見聞,看看新局和古局到底有什麼不同。”
李碧如眼中有種不解閃過,但是還是很認真的說道:“古局象棋雖然傳為周武王所做,但是將其收納整理出來的卻是哲宗皇帝時代的宰相,一代史學大家司馬光。其棋局中心為周,用黃色表示,四周有七國,分別是秦白,楚赤,齊青,燕黑,韓丹,魏綠,趙紫。七國各有將,一偏,一裨,一行人,一炮,一弓,一弩,二刀,四劍,四騎。
一般要讓七人對弈,弈者各佔一國。如果人數不足,則秦可以與一國連橫為一方,或六國的齊楚與一國合縱為一方。棋局縱橫各十九行,弈法和如今相似。這種棋局曾經風行一時,但是後來被人發現這種棋局有種非常致命的弱點。
因為參加的人數太多,弈者往往難於形成自己的風格,而且真實水平也不能反映出來,棋意很難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所以後世之人根據前人的古局,漸漸減少參加的人數,經過數十年的演化,以至如今成了這種新式棋局。這種棋局只需要兩人,棋子各有十六枚,各子走法不同,在九直十橫中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對弈,個人真實水平很容易就可以表現出來,殿下想不想試試?“
我搖搖頭,有些感嘆的說道:“聽你這麼一說,本王才覺得古局象棋更注重的是整體的配合,怪不得這種棋局會被人所棄。”
李碧如溫柔的問道:“殿下何出此言?”
我望著她神采奕奕的眼睛,輕輕的說道:“儒家學說追求的是一種個人技藝道德的自我完善,雖然有濟世為民的舉動,但是最終還是為了自我的更加完善而已,這樣的學說怎麼能容許這種講究整體配合的遊戲盛行,你說的這個新象棋誕生的經過就很好的說明此點。
就拿司馬宰相來說。他也稱的上一代名臣,當初為了修編《資治通鑑》,前後共花了十九年,其每天親手刪改的稿子就達一丈之多。後來有人看了他堆在洛陽兩間房屋中的草稿,發現其中沒有任何一字寫的潦草,可算後無來者,僅憑這,其人絕對稱的上治學嚴謹,刻苦勤奮。其《通鑑》文字精練,條理清晰,言必有據,比之司馬公的《史記》有過之而無不及。
可是此人卻惘顧國家百姓的安危,不思進取,頑固的阻撓神宗皇帝的新法實施,其理由之一就是儒家一貫聲稱的‘祖宗之法不可變’。後來更廢除新法,將大宋當年最後一點希望葬送,以至讓朝廷無奈南遷,留下千秋的恥辱。所以說儒家思想如果用在自我的完善上確實能讓人由衷的敬服,但是論起治國來,還是法家的明法重行,權謀機變更適合,而且法家也講究上下一心的配合,更多強調的是整體的力量,而非個人,因此法家務實才是我們應當信奉的治國思想。你覺得本王看法如何?“
李碧如露出思索的表情,過了一會兒才點點頭道:“殿下說的不錯,小女子也對儒家的思想多有不滿,但是卻沒殿下想的如此透徹。殿下這麼說,是不是已經想出如何填滿這些空格的方法了?”
看著李碧如微微有些驚訝的表情,我心中頗有些自豪走到她身邊,肯定的說道:“本王決定就按照你說的辦,給你填滿這些空格的銀兩。”
李碧如眼中露出不能相信的神色,有些想再次肯定的說道:“殿下真的願意給小女子這麼多的銀兩嗎?”看到我再次點頭,李碧如眼中的失望一閃而過:“殿下知道需要多少銀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