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1部分

金國,定在三天後出發。

有了最終的解決方案後,議事殿的爭論很快就平息下來,雖然武將們多少有些不滿意,軍部的大佬們很是不以為然,但這是我的決定,他們也無話好說,只能這樣了。

決議定下後,一切很快又恢復正軌,司馬風振作精神去找吳武,讓他出面,組織軍部各部門負責協調協防大堤的軍團戰士,同時上書要求恢復墨如蘭的官職,委派她為此次的監察督理大臣,負責徵派來的各地民夫安排和物資分配。

我本有此意,也就順勢恢復了墨如蘭的官職,並給了她一個欽差大臣的旨意,讓她全權負責河堤現場的工作,有任何懈怠破壞,偷工減料,貪汙瀆職者,無論軍民官吏,地方士紳,都可以先抓後審,特別惡劣者,准予當場格殺。

畢竟今年的汛情十分嚴重,如果不給執行者足夠地權力。只怕很難雷厲風行,政令暢通。

墨如蘭到是沒多說什麼,只是公式化的上了封謝恩折,就帶著我派給她的皇家護衛,匆匆忙忙的離開京城,奔赴各重要地段去現場察看,安排官員分段負責。

雖然抨擊墨如蘭的摺子很多。對她的議論也不少,但她愛民。護民的立場卻是被所有人都知曉地,其能力也足以勝任這個職位,對此,我到沒什麼不放心。

將墨如蘭安排到現場總負責後,司馬風又召集諸多官員,準備物資,調派人員。忙的不可開交。雖然現在和司馬風有心病,但吳武在此事上沒有半點拖後腿地意思,猶如準備一場大戰,調集整個軍部的力量,為即將開拔的戰士準備各種物資,千頭萬緒,也是忙的焦頭爛額。

至於彩雲,也沒閒著。借用這次物資調配的機會,將許多需要的軍械物資,秘密起運到山東,並用組織防汛的名義,集合了諸多兵力民夫。這些事情也是煩瑣複雜,就算彩雲手下都很得力。但她也必需要在現場多方督導,畢竟這次軍事行動地成敗,關乎很大,不能掉以輕心。

而嶽風和鄭天,就擔負起軍團的調動來,一邊和軍部協調,一邊組織已經回營的戰士換裝,拿起各種器械奔赴抗洪第一線。動用主力部隊抗洪,也是沒有辦法,經過數次大戰。各地元氣都有不小的損失。地方軍力損失慘重。在現階段,唯有各大軍團擁有強壯的勞力。只能先派他們應急,等司馬風再組織民力跟上,替換他們。

如果情況緊急,估計他們會一直呆到洪水退卻後,才能回來。

因為戰事的耽擱,戰亂的頻繁,許多大堤年久失修,失於防護,很多河段都出現諸多問題。相比較下,長江流域的危險還不算很大,只要幾個重要地段防護地好,問題就能得到遏制。其他河段就沒這麼樂觀,特別是淮河水域,更是面臨著災難性的危險。現在只是不算太嚴重的春汛,那裡就已經有許多地方遭災,很多居民已經開始搬離家園,成為流民。

兩淮總督孔仕林已經發了三份急奏,說明問題的嚴重性,要求朝廷儘快拿出得力措施,支援兩淮抗災。他的告急,並非誇大其詞,而是事情確實已經緊急到危險的地步。

兩淮行省就在建康前面,也是我發家地地方,在以前我就很注重水利,整修了多條河道。孔仕林也並沒偷懶,一直在做著疏通河道,整修大堤的工作,但這些,在即將來臨的水患面前,卻顯得很是無力。

造成這一切的就是黃河。

在以前,黃河並不流經兩淮,雖然有過多次氾濫淮河的記錄,但總體來說,沒對兩淮造成太大的災難。但在宋紹熙五年,金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宋金爭鋒的時候,金國以水代兵,掘開黃河陽武段,將氾濫的洪水引向無遮無擋的淮北大平原。

攜帶巨大泥沙的黃河水奔騰而來,洪水滔天,一瀉千里,搶去淮河入海地通道,堵塞淤積了多條河道,致使許多地河流不能入淮,徹底的破壞了兩淮水域,導致兩淮水域出現改天換地地變動,湖泊河流成沼澤,平原峽谷成低流,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奪淮入海。這次事件在造成巨大災難的同時,也對兩淮百姓造成毀滅性的後果,特別是為兩淮埋下不時爆發的隱憂。

黃河水的泥沙多,而兩淮又是河流密集地帶,本來就是洪水氾濫的多發地帶,而黃河對兩淮的影響,更是雪上加霜。在宋金爭鋒的時候,兩淮是前線,是遭遇兵禍的重災區。至於疏通河道,整修堤壩,金國沒這好心,大宋沒這時間,也沒這精力,所以兩淮飽受洪水氾濫之苦。

我入主兩淮,擊退了金人的入侵,穩固局勢後,對河道進行了大規模的疏通,讓許多河道可以通船,甚至可以借用黃河水道,進入北方。而孔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