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感激有若實質,讓我非常清楚的知道,他對這個職位,是極為滿意。
我的話音落地好一會兒,大家還在回味,馬肩龍卻很是遺憾的嘆了一口氣:“陛下只怕想錯啦!”
第十五集 第二章 以翼制騎
第十五集 第二章 以翼制騎
“朕那裡想錯啦?”
“陛下將翼騎兵做為重步補充,實是買櫝還珠……”馬肩龍停了一下,抬眼看看四周,見我面色如常,才繼續說道:“蒙古生於草原,存於爭戰,騎射是其保命生存之本。反觀宋金夏三國,承平日久,國民不識征戰,尚武之風遠不如漢唐之時。大宋情況雖有好轉,但實際論,以騎制騎之法實不可取,反到不如另闢蹊徑,以器械之力補騎射不足,然後可戰!”
我想了想,有些領會他的意思,宋金夏三國的情況差不多,雖然彼此爭鬥不休,但事實上卻是國政日非,內部矛盾尖銳。國民素質也和漢唐時期情況不一樣,缺乏了漢唐時期國民的那種勇武和信心。在這種情況下,強自要求他們以短擊長,很是不妥。另外,他還有一層隱含的意思,論騎兵,大宋比之其他兩國情況更糟,就算騎兵能夠達到夏金的水準同樣不是蒙古的對手。反到不如利用大宋精於製造的長處,在裝備上想辦法。
“那依你所見,朕該如何做?”
馬肩龍目光灼灼的看著我:“陛下既然能想出翼騎兵這種兵種,還能依據翼騎特點另創戰術,為何就沒想過此實是戰勝蒙古的一大契機?”
我沒有回答,卻將目光看向尚懿,他很明白站出來發問:“馬將軍的意思可否簡單點說出來?”
“肩龍的意思很簡單,陛下大可放棄不切實際地以騎制騎。改以翼制騎!”
“以翼制騎?”我腦海中突然閃過種種靈光,但還有些模糊,看著馬肩龍,等待他的下文!
馬肩龍沒讓我失望,語氣也興奮起來:“蒙古人作戰,最喜歡排列成鬆散的橫列,而宋金夏三國騎兵。多以密集的衝鋒戰陣和蒙古交鋒。而這種戰陣根據肩龍所見,和蒙古對抗並不佔據優勢。反到是劣勢。往往我軍衝破蒙古攔截,蒙古輕騎仍然可以利用寬大的戰陣迴旋,繼續在前方組成防禦,我方衝突進去,往往很難衝出,更不要說對蒙古有多大傷害。故而凡是野戰,宋金夏三國鮮有勝者。而堅城高壘以守,又將主動之勢讓出,久而久之,反讓蒙古勢大!
肩龍一直以為,若要對抗蒙古,其勝機不在堅城,而在野外。既然蒙古慣於聚散無常,我方也可分散而擊。只是蒙古騎術高明,我方若以常規對抗決無勝機。可今日見了陛下的翼騎,方才恍然,以翼騎的盔甲神兵,一對一決戰蒙古騎兵,決然不會落於下風。既然如此。若能大加發展翼騎,並以蒙人之法迎戰,勝機比之輕騎對抗,何以倍增?若我大宋有十萬翼騎,蒙古絕無可能在大宋境內放肆。故而肩龍以為,以騎制騎不可取,以翼制騎,方是正道!“
此語一出,清晰地思維瞬間湧入混沌的頭腦,轉念之間。就想起先前地失誤。
一直以來。我都很重視蒙古騎兵的騎射之術,所以有意無意之間。我發展騎兵的套路也是根據蒙古騎兵來發展,而軍方的騎兵戰術,也是長久以來的騎步混合,以騎兵集團衝陣,以步兵集團決戰。我也因此受到很大的影響,反而忘記自己最大優勢不在騎術,而在技術。
今天重騎對決也說明一件事情,在我方優勢裝備面前,蒙古的威脅有限。而近衛輕騎兵因為模仿蒙古,所以在裝備上就有些吃虧,畢竟相同武器地對抗下,蒙古騎兵勝過我方。翼騎兵和普通騎兵最大的不同,是有堅強防護的同時,又有靈活的機動能力,而且因為有了火槍,騎兵單人對抗中,或者小團體對抗中,很佔優勢。在輕騎收縮,蒙古追襲的時候,就是翼騎兵插入,將蒙古輕騎擋住,他們在戰場上的表現足以說明,他們不用慣用戰陣,僅憑小群集體作戰,就能擊敗蒙古,至少不落下風。
蒙古輕騎最難纏的就是‘敵分我分,敵合我合,來如天墜,去如流星’,其機動靈活,單兵作戰能力極強。而他們集團作戰,又多是根據圍獵演化而來的大包圍陣。宋金夏三國地騎兵慣於聚集到一起,以三角戰陣迎敵。這種戰法在以往證明是非常有效的,既可以保證攻擊的集中,又可以保證攻擊延續。但這種戰法遇到蒙古的大包圍陣,就很難奏功。若想用騎兵和蒙古人較量,就一定要用他們戰術,以包圍對包圍。你百騎環繞,我也百騎迎敵,你千騎分張,我也千騎應戰,絕不能被他們牽著走,今天近衛輕騎的表現很清楚告訴我:他們不適宜這種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