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5部分

就是軍人。在數十年的軍事統治下,緬甸出現了很多內部矛盾,其中最尖銳的自然是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利益衝突。在丹瑞執掌緬甸大權的時候,因為其個人的影響力,緬甸仍然維持著中央集權。在丹瑞被刺殺之後,不管是叛軍地朗坤。還是藍軍的統帥,都無人能夠繼續維持中央集權統治,地方軍閥勢力迅速坐大。

地方軍閥勢力擴大,這是軍事獨裁統治的必然後果。在內戰中,地方軍閥的態度一直搖擺不定。比如在內戰爆發初期,大部分南方的軍閥都表明支援藍軍。鎮壓叛亂,可是當朗坤的部隊拿著美國支援地武器裝備,迅速擊敗了仰光附近的藍軍之後,這些軍閥迅速倒戈,加入了叛軍陣營。

作為叛軍統帥的朗坤也沒有敢立即去奪取地方軍閥的力量,甚至連美國的軍事顧問都建議暫時不要去招惹地方軍閥,而是應該首先集中力量擊敗潰逃的藍軍,獲得了全國的統治權之後。再設法逐步削弱地方軍閥的兵力,最終解決地方勢力割據地狀況,恢復中央集權統治。也正是在這套政策之下,朗坤首先安撫了南方的軍閥。並且在此期間集中兵力北上進攻退縮的藍軍。可問題是,朗坤不是笨蛋,地方軍閥也不是笨蛋。所有軍閥心裡都清楚,當朗坤擊敗了藍軍之後,他們就將成為下一個目標。“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這些道理,軍閥也是很清楚的。在此情況下,當朗坤集中兵力北上地時候,幾乎沒有哪個軍閥真正出力幫助朗坤去攻打藍軍,都只是象徵性的派遣了一些兵力參加北上進攻行動,這也主要是為了避免得罪朗坤。

當軍情局掌握了這些情況之後,隨即就開始與那些態度動搖不定的地方軍閥進行秘密聯絡,畢竟依靠藍軍擊敗叛軍不太現實,難度很大。再說了,如果擊敗叛軍後,地方軍閥造反的話,還得花時間平定地方叛亂。因此,提前與緬甸各地的軍閥進行聯絡,穩定住這些軍閥是上上之策。可問題是,在內戰初期,藍軍節節敗退,甚至一路退到了密支那,所剩兵力不過兩萬多,遠不是朗坤十多萬大軍的對手。另外,美國已經開始全力支援朗坤,而共和國的態度在當時仍然沒有完全確定下來,甚至沒有向藍軍提供任何實質性的支援。在此情況下,緬甸各地的軍閥自然不會立即投靠藍軍,仍然保持著觀望的態度。在叛軍攻打八莫之前,很多地方軍閥甚至還加強了與朗坤的合作,開始將賭資壓在了叛軍身上。

當共和國總理批准了進入緬甸的軍事行動,並且派遣陸航與特種部隊開始從緬甸撤出被困人員,隨即共和國開始向藍軍提供軍事援助之後,緬甸各地的軍閥態度迅速出現了轉變。首先是盤踞在緬甸北部地區的三個最大的軍閥表態支援藍軍,並且同意接受藍軍的指揮,至於要不要派兵參戰,這還需要更進一步的談判。此時,很多目光長遠點的軍閥都清楚,只要共和國決心介入緬甸內戰,那麼叛軍遲早都將戰敗。可問題是,共和國並沒有承諾保證地方軍閥的利益,因此,在藍軍組織反擊的時候,也就只有緬甸北部與中部地區地幾個軍閥表明了態度。其他絕大部分的軍閥仍然在繼續觀望。

真正扭轉局面的是地方軍閥與游擊隊的談判。這只是談判公開的一部分,而沒有公開的正是藍軍與地方軍閥就內戰結束後地國內局勢進行的全面談判,實際上,這正是共和國做出的一種態度,一種答應保護地方軍閥戰後利益的態度。主持談判工作的

情局,緬甸國內二十多個軍閥中。有十九個軍閥派支那,參加秘密談判。

檔案中並沒有披露談判的重點,可凌天翔一下就猜到了。談判肯定有兩個關鍵問題,一是內戰結束後,要不要將地方軍隊的指揮權收歸中央政府。其次就是怎麼確保各地軍閥在戰爭結束後的利益,以及各地軍閥在中央政府中地地位。因為談判還在進行之中,所以檔案中也沒有提到談判的結果。

“這與我們這次的行動有什麼關係?”凌天翔看完檔案後,立即朝對面的戚辜韋看了過去。

“很密切的關係。”戚辜韋叉起了雙手。“現在阻礙談判的主要問題是很多軍閥仍然對我們開出的條件不滿。或者說是對朗坤仍然抱有一定的希望,認為叛軍有可能贏得內戰的勝利,還繼續持觀望態度。”

凌天翔微微點了點頭,這也正是刺殺朗坤的原因之一。只要朗坤完蛋,那麼朗坤以前給各軍閥做出地承諾都已經作廢。不管是誰接替叛軍的指揮大權,都不可能完全履行當初朗坤做出的承諾。因此,各地軍閥都將對叛軍的未來抱懷疑態度,至少會動搖軍閥對叛軍獲得內戰勝利的信心。

“這仍然不是重點。”顧衛民這時候也開口了,“這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