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飛這一走就是半個月,而這半個月中,發生了很多讓凌天翔都沒有預料到的事情。
首先是更多的國家開始承認伊拉克新政權,特別是一些阿拉伯國家,都陸續與伊拉克新政府建立了聯絡。其中,最積極的是約旦,畢竟約旦是伊拉克的鄰國,而且約旦並不是強國,其地區政策就是與每一個國家搞好關係。可約旦之前也算得上是美國支援的中東國家之一,在約旦轉向承認伊拉克新政權之後,立即就影響到了更多的阿拉伯國家。
最引人矚目的還是俄羅斯與共和國正式同伊拉克新政府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雖然伊朗在此之前就與伊拉克新政府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係,但伊朗畢竟算不上是世界強國,因此其意義自然就沒有俄羅斯與共和國的舉動大了。隨即。俄羅斯與共和國聯名提出,要求由伊拉克新政府獲得在聯合國地席位。雖然這一提議立即就遭到了美國和英國的反對,結果沒有在安理會獲得透過,而且當時承認伊拉克新政權的
不多,因此也無法提交聯大正式表決。不過,只要被徹底推翻,伊拉克新政府的軍隊打下了最後幾塊地盤,那麼聯合國將不得不承認伊拉克的新政府。到時候。美國與英國的阻撓與反對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同樣備受關注的還有美軍在伊拉克地行動。巴格達淪陷之後一週。美軍放棄了處於前線地納傑夫,全面向納西里耶與巴士拉退縮。美軍原本計劃死守納西里耶,這樣就可以確保巴士拉地安全,可最終,美軍只在納西里耶堅持了5,發現伊拉克新政府軍繞過了納西里耶,直接向巴士拉挺進之後。美軍不得不放棄納西里耶,全面退守巴士拉。
這可以算得上是伊拉克戰爭的重大轉折點。到此,美軍以及伊拉克前政府軍只勉強的控制著巴士拉附近不到1500方公里的地區,即伊拉克的東南部出海口。在這裡,美軍可以方便的獲得後勤補給,不存在保衛後勤補給線的問題,同時在波斯灣、阿拉伯海活動地美國海軍艦隊也可以為地面部隊提供支援。按照麥克唐納上將的話,美軍在巴士拉堅守十年都不是問題。
這真不是問題嗎?顯然沒有那麼簡單。首先是美軍沒有可能在巴士拉這座孤城堅守十年。其次。美國政府不可能在伊拉克呆上十年。最重要的是,美國海軍在波斯灣的活動已經不像以往那麼方便自如了,同時海灣地區國家的態度也漸漸發生了變化。
伊朗是最先做出強烈反應的。甚至一再放風,如果美軍還不撤出伊拉克的話,伊朗有義務幫助伊斯蘭兄弟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阻止美國艦隊進入波斯灣。為了讓美國人相信,伊朗有足夠的決心、勇氣以及能力,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在霍爾木茲甘省與霍爾木茲海峽舉行了為期一週地軍事演習,出動了包括潛艇在內地數十艘艦艇,上百架飛機,並且進行了反艦導彈實射。
海灣地區的其他國家也紛紛認識到,美國在海灣地區的存在已經不長遠了。首先是阿聯酋、阿曼等幾個國家表達了比較委婉地態度,即希望美國能夠提前從伊拉克撤軍,由伊拉克人來決定伊拉克的未來。隨即,卡達、巴林、沙特都有所表示,並且陸續表達出希望美軍不再使用其國內的軍事基地對伊拉克發動打擊。最後,連科威特政府的態度都有所轉變,認為現在美軍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對海灣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沒有起到任何的幫助作用。
在此情況下,美國的唯一選擇就是從伊拉克撤軍。實際上,美國已經沒有選擇了。也就在黃龍飛回到德黑蘭的前一天,美國海軍的兩支航母戰鬥群離開了波斯灣,回到了阿拉伯海。同時,美國政府也已經發出了訊號,表明會考慮在短期內從伊拉克撤軍的問題,隨即美國總統就對沙特等海灣國家進行了巡迴訪問。
局勢已經相當明顯了,美國已經輸掉了伊拉克戰爭。這次與伊朗戰爭不一樣,美軍不是體面的從伊拉克撤軍,而是被伊拉克的游擊隊給趕了出來。實際上,當時就已經有人將伊拉克戰爭與越南戰爭做了對比,從64年到71年,美軍在越南打了7年,而這次美軍在伊拉克打了8多,最終伊拉克戰爭的結局40年前的越南戰爭一樣,巴士拉就是貢,美軍最終肯定要被趕出伊拉克。當然,現在40年前不同的是,美國實際上有可能選擇體面的離開伊拉克,而不是輸了戰爭又輸了面子。
隨同黃龍飛一起來到德黑蘭的還有十多個共和國的商人,其中就包括袁鴻業、朱世宏與方興國。整個經貿合作談判團的人員共人,包了一架A380客機才把這麼多人一起運送
黃龍飛帶回來的訊息也是非常讓人驚喜的,大部分共和國的商人都認為在伊拉克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