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日本與很多西方國家不一樣,很少出現工人罷工這類事情。更不可能動不動就鬧工潮。這主要是日本的社會結構。倫理道德觀念。以及日本企業的制度。日本本來就是一個相對封閉地社會,而日本人地道德觀念中,忠君愛國又被演化成了對企業地忠誠。從制度上講,日本大部分企業採用的是終生聘用制,即大部分的日本工人一輩子都在某一家公司工作,除非這家公司倒閉,不然很少有工人跳槽。也正是如此。日本工人的奴性是最強的,在一些不景氣的年成裡,就算是企業降低工人工資,也很少引起工人罷工。往往,日本工人都將自己當作了企業的一份子,在企業遇到困難地時候,都要與企業一同度過難關,而不是自謀發展。
不過。現在日本的情況已經相當糟糕了。按照日本國內的調查機構統計。在經濟衰退的這三年裡,日本已經有三分之一的中小企業破產,雖然部分破產企業的工人被大企業吸收。有了新的工作崗位,但是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工人失業。去年,日本全國的失業率已經超過了12%,這是戰後自90代末地經濟大衰退以來,日本歷史上失業率最高地一年了。而按照一些人的估計,如果經濟形勢沒有任何好轉的話,那麼日本今年地失業率有可能突破18%,甚至是20%。
高失業率帶來的社會問題相當嚴重,而日本並沒有建立如同西歐某些國家那中極為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加上高地價,高物價帶來的高消費,對絕大部分日本人來說,失業就意味著破產。去年,日本各大銀行一共收到45萬多起房屋贖回申請,也就是貸款購買房屋的》:產,無法繼續償還銀行貸款。而今年上半年,這個數字就達到了多。換句話說,日本的房產市場已經崩潰了。可是,日本的房產價格並沒有降低。
原因很簡單,日本有80%以上的房產開發公司集中在了十多個大家族的手裡,而且都是這些家族的主要投資專案。如果房產市場完蛋了的話,那麼這些家族也會遭受巨大的損失。在大多數日本人都供不起房屋的時候,這些家族卻並沒有降低房屋的售價,而是透過各種方式繼續使房價保持在高位執行,從而導致更多的日本人買不起房子。
可以說,日本的社會矛盾就是掌握著國家大部分財富的大家族與普通日本人之間的矛盾。而三菱深鑽公司的工人進行罷工,就是這一問題的直接反應。這些工人如果拿不到工資,就無法及時向銀行支付貸款,同時也無法維持正常的生活,甚至連最低生活保障都沒有。對他們來說,這就等於失去了一切。就算日本人的奴性再強,如果他們面臨著失去最低生活保障的威脅,那他們也會起來反抗。
罷工浪潮如同在平靜的湖水中扔下一塊大石頭,影響迅速傳開,當月,就有至少二十多家大公司的工人舉行了罷工。這次,沒有讓凌天翔他們出力,在這場罷工浪潮中表現得最為積極的是日本的第三大政黨,現在的在野黨日本共產黨。幾乎所有的罷工都是由日本共產黨發起的,該黨派出了很多黨員,在日本各地發動工人罷工,並且為罷工的工人進行鬥爭指導,幫助工人與大資本家,企業進行談判,要求提高工人的待遇。
當時,罷工的日本工人提出的要求主要有三點。
一是讓政府採取措施,降低房價,控制國內油價,以降低物價水平。
二是要求提高工人的福利待遇,特別是工資水平,採用歐洲一些國家的政策,即年工資漲幅必須要高於物價漲幅。
三是確保工人不被企業解僱,並且確保工人在結束罷工之後在企業內的地位與權利。
可以說,這三點要求幾乎是沒有人可以滿足的。
首先。日本政府本來就是那十幾個大家族地工具而已,而要降低房價的話,就得讓那十幾個大家族損失巨大的利益。同樣的,油價的高低並不由日本說了算,日本是石油進口國,而且還不是最大的石
國,在海外也沒有控制多少油田,自然在油價上沒有不可能左右石油的價格。
其次。日本一直沒有采用歐洲國家的福利政策。而是更傾向於美國那種自由經濟地發展模式,即政府提供地福利保障相當有限,透過市場來進行調節,日本本來就不是高稅收高福利地國家。最重要的是,如果按照歐洲國家的政策,工資漲幅要高於物價漲幅的話,那麼很多日本企業都要宣佈破產。或者是被迫裁員,不管是哪種結果,都是災難性的。
最後,這些罷工工人在事後肯定要受到處罰。日本本來就是一個極為強調紀律性的國家,在絕大部分日本人,特別是那些佔據了高位的日本人看來,罷工等同於造反,而他們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