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圖裡亞斯親王”號已經沒有救了。10分鐘後,艦長就下達了棄艦的命令。此時航母已經嚴重右傾,艦體開始斷裂,已經失去了挽救地價值,如果再不棄艦的話,就將讓成百上千名官兵為航母陪葬。
緊接著遭到攻擊的是“加里波第”號。在泰國的那艘航母之前,“加里波第”號是世界上最小的航母,其標準排水量剛過1萬噸,滿載排水量也不過就1萬3000噸而已。這甚至比美國海軍即將服役的DDG型驅逐艦還要小。比一些國家的大型驅逐艦也大不了多少。可這艘航母的載機能力並不差。甚至比“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還要好一點。可因為戰艦排水量過小,又要裝下足夠多的飛機,那麼航母在設計上就必然存在著問題。防護能力與抗沉效能都肯定非常不理想。
在捱了第一條魚雷之後,“加里波第”號就基本上沒救了,就算沒有立即沉沒,也肯定會被拋棄。可是接下來,這艘航母竟然吸引了2魚雷,8導彈。航母上的“俱樂部”導彈就有5枚之多。結果,這艘航母在不到5鐘的時間內就沉沒了,全艦850官兵(標準人,當時還有義大利艦隊司令部的25名官兵)中,只42獲救,另外808全部隨艦遇難。
而另外一艘義大利的航母,“凱沃爾”號的命運就要好得多了。這艘航母的位置比較靠前,在“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發出了反潛警報的時候,射向它的魚雷還沒有到。隨即,航母就迅速規避魚雷攻擊,並且釋放了反魚雷誘餌。而當時攻擊這艘航母的兩艘潛艇都已經切斷了魚雷的導線,魚雷進入了自主攻擊階段,因此比較容易受到欺騙與干擾。在幾次大角度轉向之後,這艘航母竟然避開4魚雷的攻擊,其中有3魚雷都被誘餌彈給引走了。
躲過了魚雷攻擊的“凱沃爾”號也僅僅只是避免葬身魚腹。緊接而到的反艦導彈沒有放過這艘義大利最大的戰艦,也是歐洲第二新的航母。航母上的自衛系統只攔截下了2“俱樂部”,接著就被另外“俱樂部”導彈給擊中,十多秒鐘之後,2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也打在了航母的艦體上。
“凱沃爾”號的排水量要比“加里波第”號大出一倍有餘,可其載機數量不增反減,雖然一部分原因是該艦在設計的時候要求具備兩棲作戰能力,所以航空作戰能力受到了影響,但是在更大的程度上,增加的排水量為加強航母的防禦與生存能力帶來了巨大的好處。
在挨4導彈攻擊之後,“凱沃爾”號並沒有沉沒,速度也沒有下降多少,只是航母上的火勢很大,在夜晚的海面上,就如同一堆正在快速行駛的篝火一樣。戰艦上的官兵用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才控制住了火勢,到天亮的時候才撲滅了所有的明火。雖然這艘航母避免了戰沉的下場,但是卻也失去了戰鬥力。航母上大量重要裝置被炸燬,或者是被燒燬,而且飛行甲板上有兩個巨大的窟窿,艦體上也有兩個巨大的窟窿,根本就無法使用作戰飛機,也無法繼續作戰了。
同樣的,英國與法國那兩艘中型航母因為都及時獲得了反潛警報。而且都立即做出了反應,紛紛避開了魚雷攻擊。不過,在“伊麗莎白女王”號規避魚雷地時候,將一艘為其護航的23型護衛艦逼到口下,結果一條沒有射中航母的魚雷打中了那艘倒黴的護衛艦。不到5分鐘,這艘排水量
=。:雷的時候,因為轉向太快。且沒有與其右舷的那艘“拉菲特”護衛艦協調好。結果航母一頭撞上了護衛艦地中部。直接將護衛艦撞了個人仰馬翻,這艘倒黴地護衛艦也在10分鐘之內就沉沒了,戰艦上:。不到30人逃了出來。
避開了魚雷攻擊的兩艘航母仍然無法避開導彈攻擊。在這個考驗中,“戴高樂”號的表現就要比“伊麗莎白女王”號強悍多了。
“戴高樂”號上裝備有32單元的紫苑15空導彈,另外還有3座“西北風”近程防空導彈,以及3“薩蓋”干擾系統。這也是西方國家第一艘裝備了射程超過40公里的防空導彈的航母。這32枚紫苑到作用非常顯著,在最後的關鍵時刻。竟然打掉了射向航母地12枚反艦導彈,其中有6枚是越頂攻擊的“俱樂部”。另外,三座“西北風”近程反艦導彈系統的作用也很突出,雖然一共就只有18枚導彈空攔截效率絕對要比英國海軍所倚重的“密集陣”高得多,18導彈擊落了6反艦導彈,其中2枚是“俱樂部”。而最後關頭,“薩蓋”系統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使三枚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偏離了目標。投入了大海的懷抱。
即便如此,“戴高樂”號還是被兩枚反艦導彈命中。雖然這是2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而且都沒有打中航母地要害。還不至於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