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事具體的不清楚,大約的還知道,父親yù;立母親為後,長孫無忌等重臣皆不肯,於是母親讓榮國夫人到長孫無忌府上求情,幾乎將好話說盡了,沒有起作用。直到李績說了句,此乃陛下家事,何必問外人。不僅於此,不是皇帝真正天下老子第一的,如果下詔,所有大臣皆反對,詔書也未必下得通。不然李治都不會為了武則天,在與群臣求情。能這麼做,可那就是暴君昏君了。正是李績相助,最後詔書得以透過。
然後對王皇后與蕭淑妃種種,李績相助,又將許敬宗與李義府捧了上來,即使是長孫無忌,只好愧對此事,裝聾作啞。
但母親將此事翻出來,意思是說,王皇后與蕭淑妃,我都敢那樣殺,削斷了手足放在酒甕裡殺,況且趙氏nv只是一名的王妃,只是餓死。
這一刻母子相視,皆不那麼可愛了,李威心中冷氣直冒,武則天心中怨恨不止。
但事已至此,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李威從容答道:“母后,當年之事,兒臣不知。如不是母后當機立斷,蟒氏與梟氏也會加害母后,不僅母后,就連兒臣也沒有今天。”
武則天冷哼一聲,怒聲道:“本宮還以為你不知道”
“但是兒臣還是要說。蟒氏與梟氏與母后勢不兩立,可是我們兄弟數人,卻是你的親生兒子,武承嗣是你侄子不錯,可兒子與侄子到底是誰親誰疏?”
雖是姓武,可血緣又隔了一代。武元爽與武元慶種種不提了,武承嗣父親武元爽與武元慶同母親不是一母所生,這樣算起來,血緣又隔了一代。倒是賀蘭敏之的母親與自己母親是實打實的親生姐妹。
又說道:“其子未必似父。可是其父之舉,母后應當銘心刻骨,今天母后地位,是母后艱辛奮鬥而來的,成為天下之母,可這中間有多少艱難曲折。然而因為母后貴了,所以武承嗣阿諛奉承。或者兒臣假設一句,如果母后不是皇后,只是普通人,武承嗣會象他父親那樣待我們母子,或者象今天這樣,為母后效勞?做得比你幾個兒臣更孝順?”
“本宮看你才是那個挑唆的人”
“天知,地知,母后知,兒臣知。”
武則天氣樂了,道:“那麼本宮什麼時候想傷害過你們兄弟四人?”
“沒有,可是周王妃是你的兒媳其母又是常樂公主。”
“你這個夯貨,回去問一問你那一群更蠢笨的手下,然後再來見本宮。”武則天氣極,將他轟了出去。
李威就有些狐疑了,難道是趙氏nv的母親常樂公主有什麼不對?回到東宮,派人秘密找到王彩年,讓他打聽事情的真相。大約王彩年也對此事關注了,一會就帶來訊息。
李治說常樂公主是胞妹,其實也對也不對。真實身份常樂公主是李淵的親生nv兒,最iǎ的nv兒。李治不行,李淵與李世民皆特能生孩子,連夭折的孩子在內,李淵一共二十二個兒子,十九個nv兒。李世民稍差一些,一共十四個兒子,二十一個nv兒。這就造成了兄弟姐妹之間年齡差異很大,常樂公主比李治長了一輩子,可出生時間卻更晚。也是李淵所有nv兒當中,唯一一個比李治iǎ的人。因此,李治從iǎ將這個iǎ姑姑當作了妹妹看待。又因為這個怪異的關係,李治反而更加寵愛了。
老iǎ的孩子格外嬌慣些,加上出身高貴,平時就有些傲氣。這個李威雖與這個iǎ姑nǎinǎi沒有什麼來往,大約能從她nv兒身上看到一些影子。李治有些寵,經常進入宮中,對武則天呢,態度不算很友好。一是出身賤,二是武則天本身是太宗的才人,現在做了李治的妻子,讓她瞧不習慣。矛盾很早就有了。接下來是王彩年的猜測,去年下詔還長孫無忌爵位之前,常樂公主偏巧進了一趟皇宮,與李治密談了良久。其後不但下了詔書,復長孫無忌之爵,還讓其nv嫁給了李顯做王妃。
未必就是常樂公主授意的,但很讓人懷疑。
其實按照輩份,也不應當有這次婚姻,畢竟趙氏nv也長了李顯一輩,然而只是王妃,再說,李治連父親的nv人都娶了,這不算什麼的。但終是有些不合禮度,所以更讓人懷疑猜測。
趙氏nv幽禁大約就是李威聽到李顯的稟報。在幽禁時,武則天沒有下命令,可派了她親信太監,叫鍾青石的,前來監督。鍾青石就讓手下送生食進去,並且派人看幽禁的宮殿囪是否冒煙。這是耐人尋味的命令了。冒煙了,證明趙氏nv為了活命,會做飯了。那麼就不死她了,另想他法。如不會冒煙,趙氏nv嬌生慣養,大約就能活活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