鬩部垂�簧伲�卸嗌僨淄跬蝗弧�∷饋�俊�
“這……”
“臣還問你,為什麼陛下繼續讓你監國?”
“張相公,父皇已經對我不滿意,繼續監國,只是一個幌子,無非讓我做他的一枚棋子,對大哥進行一下掣肘。”
這句說得倒是很正確的。
“是,眼下是。大約覺得愧疚,眼下陛下對太子肯定會十分欣賞,同情,若是這時候讓陛下做出選擇,無疑還是太子。可你莫要忘記了一句話,此一時,彼一時。眼下是眼下,陛下有明崇儼醫治,會有很長的壽命。少則十年,多則二十年三十年,未必可知。”當時恨不能李治馬上就病死了,現在反過來,卻想李治活得越長越好。繼續說道:“時間一長,陛下會不會是這樣的想法。太子名聲如此,年齡也快到了時候。皇后又與太子走到一起去,陛下如何自處?又如何來維持這個朝堂的平衡?那時,只要有臣子稍稍提撥一下,陛下會有什麼想法?又會怎麼去做?那麼這個假監國,就有可能變成真監國了。”
這一說,又是有幾分道理的。
一段時間後,李治肯定不是現在的想法。
李賢又有些心動。
實際上從這時候起張大安真正開始在高空不繫安全帶,就在走鋼絲。
這想法很危險的,幕後的他不知,李治心中已經有了一些想法,兒子說過五年六年的時間,大約是兒子的一個暗示,或者承諾?李威沒有這意思,也是李治胡思亂想的。可擺上檯面,卻有了這層意思。到了青海,雖逃了出來,但吐谷渾的事並沒有真正解決,朝廷花了那麼大的心血,人力、物力,不是為了你表演一場精彩的逃亡大戲的。
何為解決呢?將九曲奪下來,也算是解決,有功,或也算是沒有解決。將党項人圈起來,替國家平空增加了幾萬戰士,更算有功,可也算沒有解決。想要將整個吐谷渾奪下來,何其不易。
現在總算明白這個道理,吐蕃真正尾大不掉,想戰勝它,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還有呢,兩渠還有幾年光景,今年下半年開鬼門河,明年三門工程結束了。可是丹水渠呢?還有幾年。我禪位於你,你總得將這個政績留給我,這種交換關係不算過份的。
沒有與李威說,但是李治心中的想法。留李賢監國,是掣肘,可這一回並不是想培養接班人了。
從李治心態,張大安這一條就說不過去。但確實,時與時不同,也保不準李治以後頭腦會作熱,而且操作得當,很有可能演變成張大安所說的那種局面。
可別忘記了武則天,李威沒有回來,已經讓李賢仙仙欲死,是及時回來了,不然一收網,此時李賢不死也會脫層皮,輕則流放到那一個旮旯裡,重則被廢幽禁禁中。
況且還有李威。
這一次神話般地殺出重圍,聲勢到了什麼地步,別的不看,看一看長安城中近百萬條大紅的披風就知道了,不僅是少年在系,婦女少女也在系,反正繫上去也好看,又是時尚,還有太子的一段傳奇。
李治因病處理事務失控,只成了一座泰山,可以爬一爬,可是武則天與李威無疑一人是珠穆朗瑪峰,一個是喬戈裡峰。
面對這兩座世界之巔,讓李賢這個文弱的皇子,如何能翻過去?
“張相公,那麼我如何去做?”
“繼續監國,只要殿下在監國,就有大義在手。若不監國,這樣殿下就退縮了,陛下如何作想?你主動退局,又因為一些事讓陛下疑心。以後陛下對太子不滿,不要不相信,時間一長是必然的,陛下肯定不會扶持你上臺。還有英王,還有相王,相王雖年少,不比殿下差啊。現在年少,幾年後就不年少了。”
“可是……”
“臣知道殿下的難處,但不難。殿下欠缺的是聲名,這是皇后派人揚傳的,可那又如何,這個黑白是人嘴裡說出來的。若以前人們將黑寫為白,白定為黑,現在黑就是白,白就是黑。皇后能派人揚言,殿下不能派人揚言?但這也不急,殿下暫先低調監國,不惹陛下動怒,陛下才是根本。但在外面可以做一些有用的事,比如賑濟一下孤寡,或者表現出一些容人之量啊。太子能做,你也能做。”
“能不能再說詳細一點?”
行了,本來想下船的,讓張大安這一勸,又在這條船中坐下了。
第四百十三章 樓臺歌舞(二)
李賢按照張大安的提議,辦了第一件事,高調地去看望明崇儼。
好處多啊,首先一條,我表現了氣度,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