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炸了一番,炸死了一些守城的吐蕃人後,又帶著大軍返回。
明著告訴論贊婆,我對九曲是勢在必得。
赤嶺以西的地盤,李威一直不感興趣。不僅是因為兵法,僥倖還記得一些歷史,好象哥舒翰一度曾在嶺西開田,還在龍駒島上修了一城,這一著看似很巧妙。
修完城後,以青海為城牆,可以修一些船舶,北可以拱衛張掖等道,南可以穿過大非川嶺,直到大非川,西可以威脅伏俟城。但冬天一來,青海結冰,包括嶺西的戍卒,一起全軍覆沒。無險可守!
黃河冬天也結冰,然後河岸不是長江下游河岸,大多數河岸很陡,人馬不能立即下去。只能說比渡河好,可就那麼幾處,人在冰上,容易遭受攻擊,還是易於防守的。
不但是嶺西,就是烏海到拍海,這一片地帶,都不易防守。若能防守,名將蘇定方早在此駐城防守,雖那時沒有新式的投石機,更沒有火藥,可有城守比沒有城守肯定有利的。
所以後來李威出逃後,論欽陵幾萬大軍不敢動,正是因為這裡空擋大,兵少了怕堵不住。
只有一條,拖守紫山口,這需要兩個前提,收服白蘭羌,否則內外夾攻,就是現在的石城堡也必然會失守。然後從紫山口夏天築城,派不怕冷的將士,以及高山原居民,兩部共同組起一支守軍。吐蕃就無法北下,要麼從西羌繞道。
兜了一個大圈子,還是白蘭羌,因此李威計劃,赤嶺以西的吐谷渾,一直就沒有想過真正收服。也不大可能,這些部族百姓好辦,主要是貴族,與吐蕃人相互姻親,假如攻打,我投降,吐蕃人一來,裡外夾攻了。就象馬上上演的大戰一樣。
論贊婆就在洪濟城。
赤嶺無險可守了,只好以黃河為天險,將百姓攏牛心堆以南以西,兵力不足,只能拖守黃河。這是重心所在。
先接到的是牛心堆大敗的訊息,惱怒之下,派出親衛,找到了鐵諾邏,將他拉出去斬首示眾。本來手中計程車兵就少,折騰了一點,就更少一點,一下子讓他折騰了四幹多將士。
然後就聽到李威在宛肅城下喊話的氟
心中很是疑惑,唐朝重新攻佔九曲三城,這是早晚發生的事。然而不會在這時候,七月要放人,必須派駐大軍側應。否則自己只要重新派上幾千軍隊,會有百姓逃到河涅,但不會多。到了八月,還要割麥子,一些士兵家屬到來,這又要安頓。
按理說這時候不會攻打九曲三城的。
然而他心裡摸不準子飛
沉思了一下,下了幾份命令。第一份命令就是針對移民的,凡是有部族想逃向河謹的,部落酋長全家處死。殺全部百姓,論贊婆沒有這膽量,怕激起民變。但殺族長一家,還是可以的。
第二份命令就是從党項再徵一萬名士兵,拱衛河曲。党項士兵死傷沒有吐谷渾重,這是明處的藉口。實際上這一來一去,論贊婆也發覺了。不知道多少人,但知道党項人與唐朝越來越擰不清。害怕党項背叛,但現在不好處罰,於是想出這個辦法。這些士兵徵來不僅作戰,也是一個人質。
第三份命令,沉吟了很久,才下達的。
讓大軍從宛肅城、洪濟城、百穀城往河西與九曲軍城撤離。十分可惜,這三城也打算相讓的,但不是這種讓法,準備讓唐朝軍隊損傷慘重,才拱手相讓,為來年反攻打下基礎。
這一讓,真的等於拱手相讓力
但讓出來也有讓出來的好處。據黃河而守,兵力壓縮到九曲軍與獨山軍,又能抽出大部,防止吐谷渾百姓逃離。吐谷渾是青海根本,青海又是吐蕃擴張的根本。
權衡了一下輕重,最後做出這個決定。
此時的論贊婆沒有去年的意氣風範了,作戰有種種因素,謀略比對方高,可以少勝多,對方有一個討厭的太子,還有一個更強的裴行儉,自己似乎差了一些。還漏算了一個人,他與黑齒常之相比,也差了一點。
要麼是士兵,不及對方士兵多。武器,不及對方武器先進。物資,不及對方物資多。士氣,更不及對方遠矣。這個仗沒法打了。
李威回到了積石軍城。
黑齒常之就騎快馬到了,牛心堆一戰,是
第四百三十章聽得念奴歌聲(一)開胃小菜,大戰即將上演。打得好,有可能是今年青海最居毗場大戰。來爭戰的,不戰那來的功勞?
李威皺眉道:“黑齒將軍,你的那一份戰鬥,不可輕視。能殲滅多少敵人,讓吐谷渾沒落成何種地步,皆與你有本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