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出征,兵力不會少,唐朝的數萬軍隊,加上突厥人的,吐火羅人的與河中地區的,甚至再加上波斯義軍配合。
然而消耗從哪兒來?難道從長安調來,長安百姓還沒有糧食吃呢。
這是取自於波斯。
中國的冬小麥就是從波斯傳過去的,到了夏初,波斯春小麥就收割了。在之前,還有謀夫等城內的糧食,提供支援。但有缺點,到了夏天,失去了天時,氣候對大食人有利。所以王晙要兵貴神速,反正謀夫等城內有大量糧食,不愁供給。可是李威不能僅考慮天時,還要考慮整個大局。
碎葉移民沒有安定下來,他就不能出兵。
況且方方面面沒有準備好,拜占庭人的音訊,河中與吐火羅士兵的初步訓練。以及斥候帶來更細緻的訊息。
要麼銼兵鈍師,那也不存在的,沒有交戰,何來銼兵之說。
不能對波善活言明,搪塞道:“你再看這一段,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但為什麼有許多戰例,明明是士兵少的一方,卻主動出擊,還取得以少勝多的戰例?因為有將帥的智謀,士兵計程車氣,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士兵數量雖少,質量卻勝過了敵人的五倍,所以才主動作戰。可是敵人強大,將帥智謀,這時候以少擊多,無疑又是以卵擊石了。再看這一段,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敗也。首先將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然而為什麼史上多次出現空城計、破釜沉舟與背水一戰?空城計是知道對方多疑,偶爾在特殊的時間與地點下使用,能見奇效。如果對方比自己更聰明,或者是一個木訥的莽夫,反而是抱石頭砸自己的腳。破釜沉舟與背水一戰,皆是將自己士兵逼上絕路,換取絕路逢生。若是激勵不起自己的部屬士氣,或者對方防守嚴密,沒有了糧食,沒有了退路,士氣反而很快跌落,那麼滅亡起來更快。只要對方派一使者,全軍就投降了。”
“因此這本書中又說道,水無常形,兵無常勢。你自己慢慢揣摩。對了,我也安排好了你。”說著吩咐一番,又說道:“我再讓朱穹與鄭慶澤兩名校尉一道隨你到疾陵城。他們在軍務監都學習了很長時間兵法,有不懂的可以向他們請教。回到縛喝城後,你也常到契苾將軍大營中看一看,看他如何訓練軍隊的。兩相對比。”
有意載培這個小子,不然波斯人太弱了,抗不住打,自己一番心血就白費了。
同時也有意載培朱穹與鄭慶澤的。
漢將太少,若是全部用胡將,很讓他不放心。
然而漢將也是一個問題。
以前看史書時,恨劉邦與朱元璋殺開國功臣,恨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到了自己,才明白他們苦心,休說五代十國,看一看南北朝,無論曹操、司馬昭,或者是劉裕、高歡、宇文泰、陳霸先,皆是以權臣與名將取代舊王朝的。所以李世民用胡將分解李靖等人給唐王朝帶來的壓力,宋明索性用文官代替武將。前者為安史之亂埋下了禍根,後者直接讓國家飽受外侮。
要麼淡化皇權,形成一個原始的民主制班子,使某些人不再垂涎皇位。那樣也不行,看到希臘的民主,什麼下場。看看大食的哈里發,開始形成父子世襲制了。再看看明朝的內閣制,幾乎將皇權徹底架空,除了嘉靖鬥得不亦樂乎外,明朝中後期幾個皇帝,都成了空架子。夠民主的,可實際呢?成了歷史上最黑暗的王朝,不僅是閹黨,東林黨等文人系統,對明朝造成的破壞力更大。
幾乎成了無解之題。
他也在做一些小範圍的償試,不過眼前最大的一道難關,沒有化解。他那個厲害的母親,離開洛陽後,能感到渾身上下一陣輕鬆,可早晚還得面對的。
波善活不知道此刻李威心中竟轉過這麼多念頭,感謝地伏下說道:“謝過天可汗。”
高興地離開。
……
一年很快就過去了。
新年到來,碎葉川依然是一片冰天雪地。但迎來了第一批移民。其實在他們到達之前,已經陸續地用馬車接來了許多老人與小孩子。還有一些身體不好的婦女。
但西域冬天的酷寒,無論一路上準備得怎麼充分,每天都有不好的訊息傳來,陸續地因為寒冷,凍死與病死的百姓達到一千多人。也是無奈的,就沒有寒冷,換在其他季節前來,這麼多的百姓想一路上不死人是不可能的。
只是因為數量多,這一數量被無限地放大。
然而出忽李威意料之外,國內好象沒有官員拿這件事做文章。
不知道父母親是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