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拿了出來使用。千支噴筒的噴射,一大半攻城塔的正面巨大擋板都沾了這種稠火油。再用火罐子砸,因為離得很近,都不用投石機,力氣大的直接用手扔了過去。一半以的攻城塔燃起熊熊大火。看到不妙,李威下令,讓沒有著火的攻城塔立即退回來,著火的攻城塔士兵從塔頂下來。
仍有不少士兵沒有逃得及,被大火包圍,發出淒厲的慘叫。就是逃下來,城頭又砸下來許多巨石與檑木還有弓箭。僅是這一次進攻,傷亡達到了近兩千名士兵。
不過也有化解的策略,唐軍對攻城塔隨之做了改進,因為很高,所以攻城塔的高度達到了八層,每層都設立兩名士兵,帶著水桶,再鑿開一個個洞眼看到著火用水去澆。畢竟是直面向下的,縱然是火油,經過水稀釋後,也會向下流動。火勢也就燃燒不起來了。但這樣一來,增加了攻城塔的載重量。所以又必須在攻城塔下面安裝更多的輪子,同時也需要更多計程車兵推動。
又在在攻城之前,不停地用水淋攻城塔,使所有木材潮溼。
一邊改進攻城塔,一邊讓人挖地道。
看到唐朝軍隊在挖地道薩勒姆強行發動內城的百姓沿著城牆角,挖了一條深深的壕溝。只要地道挖通,另一邊準備士兵與大刀,砍人頭就是了。
經過了一天多改進,地道也挖了很深。
攻城塔再次推出來,後面擂鼓助威,還有號角聲指揮。
內城中般竭師正在與康大鬍子說話:“康將軍,為什麼還不讓我們發起進攻?”
“機會未到,要學會忍耐。”
“康將軍,已經過去很多天。”
“那又如何前段時間,陛下在烏遊河一戰為了調動大食兵力,過了多少天?不過我們軍隊已經發起攻城戰,估計不用再等多長時間。”說完了,聽到號角聲,康大鬍子停下說話,又聽了聽,說道:“般竭師,通知你的那些同伴,明天中午,乘大食人吃午飯時,發起進攻,裡應外合!”
竭師大喜地應了一聲。
這是李威留下的最大後手。不能在攻打外城時使用,若是那時使用,響應的義軍會更多。可是外城遠沒有內城難度高。因此讓這支義軍藉助一些關係,想方設法先行潛入內城。然後用號角聲遙控指揮,到關健時讓他們舉事。不過再三提醒,寧缺勿濫。人數不要多,多了就容易走漏訊息。
可能性不大,大食人成了甕中之鱉,這時候出賣,得不償失。不過預防萬一,所以做了這個吩咐。不怕人少,只要一舉事,城外再配合一下,城裡的百姓會踴躍參加,聲勢想小都小不起來。
大食人將防線縮小到內城,實行了宵禁,不得不將舉事放在中午時分發動。
城內到明天中午起事,城外也要配合,發起了一輪輪瘋狂的進攻。做了預防,大食人噴火戰術成功率降低,還有一些攻城塔被燒了起來。特別是靠到城牆邊,只要攻城塔計程車兵攻擊力不足,緩過手,大食士兵直接用火油往檔板澆,澆完了再燒。再多水也阻止不了火勢的蔓延。大食人又發明了一種器械,一個撐槓,一邊用繩子拉起,一邊是一個大錘,很象是唐朝興修水利時的炮錘。利用攻城塔笨重,將這種器械移到攻城塔對面,用大錘往頂層士兵身砸。
激戰了大半天與一夜之後,第二天午繼續發起猛攻。雙方犧牲都很嚴重,城內大食士兵也有了懼色。畢竟這樣消耗下去,城外的唐軍源源不斷地蜂擁而來,每天死亡計程車兵數量,還不及波斯報名參軍的數量。然而城內自己的戰,死一個就是少一個。
看到士氣低落,薩勒姆再次從庫房裡搬出了大量的金銀幣,賞賜給了將士。並且親自督戰,以此來激勵士氣。
他還是抱著一絲希望的,雖然唐朝武器犀利,但是內城城牆高大,自己佔了絕對的優勢。這一天一夜唐朝軍隊死亡人數也遠遠超過了自己軍隊死亡人數。
只要再堅持兩三天,將敵人打得心寒,攻城勢焰也就弱了下來,進攻也會變得弱下來。那麼就可以拖很多天。只要拖到援兵到來,天氣也熱了,反攻的時候也就到來了。
眼看到了中午時分,唐朝士兵一個個鑽進地道里面。薩勒姆吩咐士兵趴在壕溝外壁傾聽,沒有聽到動靜。可怕發生萬一又派了一些士兵,看守著壕溝。城頭還在交戰,一波又一波士兵從吊橋登城頭,薩勒姆喊道:“將士們聽好了,每戰一天,賞兩奧雷烏斯大食金幣,等於二十五個第納爾銀幣含純金七點三克,殺死一名唐兵,賞五奧雷烏斯。”
傳令兵將他的命令傳達下去。
絕對是重賞,兩奧雷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