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軍事上的佈置。但也要看,看詔書下達後,洛陽金銀價格的變動,才能真正註定,這一條策略是否能長久存在下去。
幾天後,詔書終於頒發天下,洛陽全城譁然。
第四十七章 我的國
第四十七章我的國
詔書上以秦嶺淮河為限的,北方不動,動的是南方,但將主要產糧區保留下來,比如淮河一帶,長江中下游一帶,以及漢水與湘水贛水下游地區,這是裴炎仔細考慮後的結果。
一是不知道未來這位“好高騖遠”的新皇帝,開發大江南有多大規模,二是丹水渠成,能輻shè到這一地區,不過與長江中下游地區不同,考慮到丹水渠的漕運能力,只是幾大河流附近的州縣,繼續保留著原有的租庸調製。
這一策略也得到了許多大臣jiāo口稱讚。所以說裴炎十分難纏,作為一名宰相,他的確有宰相之才,甚至略略在劉仁軌之上。
但詔書頒發後結果,引起了喧然大*。
各處櫃商首先聯想到的就是自己利益受到了侵害。
對國家有沒有好處,他們不管的,自己利益才是最主要的。因此,做了一件事,抵制。
有人來兌現銅錢,說我們手裡沒有餘錢,不換。要換也可以,按照原來的價格兌換。百姓不樂意了,這是朝廷官方的兌價,你們也要賺一點手續費的啥,一兩賺一個五十文六十文的,可不能賺取兩百文三百文,特別是金價一兩要賺取五百文錢。有的百姓不急等著錢用,說不換了。愛換就換,不換拉倒。但有的百姓急等著錢用,於是不服,甚至到衙mén裡告狀。
可是此次法案實施就是要維護所有人的利益,包括這些櫃坊主,又刻意為了減少爭執,並沒有任何法令強制xìng的執行。官方回收金銀的途徑,也是利用稅務來回收的。各個官員只好對報案人不受理。
然而這時暴lù出人xìng醜陋的一面,不僅是繼續低價兌換金銀,金銀最終不是貨幣單位,它的流通方向,是製作器皿與首飾。朝廷漲了金銀價,成本增加了,我們也要漲。
因此有許多大臣,說商人無恥,可李威在朝會上問了一句:“當真所有櫃坊主背後是商人?”
能開設櫃坊的,那一個不是財產雄厚?商人實際在裡面佔的比例很少,除了商人,還有許多貴族,望mén,甚至有許多宗室子弟也參預其中。
可是此事卻引起了很大的húnluàn。不僅如此,如當初武則天所擔心的那樣,詔書的頒發,只能櫃坊主帶來更多的好處,金銀價卻沒有漲上去,然而朝廷大部分俸祿又要透過金銀形式,代替原來的米、帛向官員將士發放,這會讓官員將士也再度不滿。特別是到了年關,朝廷要發發年終獎的啥,問題就出來了。
有人yy在唐朝辦銀行,那根本不可能實現的。試問一下,唐朝金銀不是貨幣,銅幣又嚴重不足,沒有足夠的金屬為本位,試發紙幣,會引發多大的húnluàn。整個國家有可能都會瓦解。
看到這種狀況,李治心中都有些後悔了,心裡面想到,悔不該當初貪圖那幾百萬緡錢的收益。於是將李威喊了過來,李威說道:“父皇,無妨,只要從國庫裡撥出二十萬緡銅錢,這種狀況會自動消失。”
不強制,可以引導。
真正缺錢想換現錢用的百姓並不是很多,數量也不大,更多手中有大量金銀的人,卻是在觀望,看,若是朝廷能將這股風bō擋下去,那麼可以帶金銀到南方各州縣收購貨物。不但盈了利,而且憑空手中的金銀皆上漲了好幾成。
得了二十萬緡錢,李威再次召梁金柱的長子進入東宮。
梁金柱隨河邊獸生去了蘇州取錢,帶了五十萬兩銀子,存在蘇州的櫃坊裡面,這是做為訂金的。但此時,倭國舉國上下,在尋找金銀礦,原來與唐朝一樣,只是一個貴重貨物。即便有商人前來jiāo易,也將金銀價位壓得很低,不願意脫手。此次jiāo易,倭國幾乎將所有庫存的金銀拿了出來,不得再次開採更多的金銀。
河邊獸生也風聞此事,但心裡面想法不一樣,未必能落實下去,即使唐朝落實下去,倭國多金銀,以後以購買到更多的唐朝貨物。對倭國同樣有利,並沒有感到吃虧。並沒有太在意,立即又乘船回國去了。
然後李威讓梁金柱的長子,在洛陽與長安、汴州設了三處兌換地點,以合理的價位收購,又派人散發言論。民間受不受益,朝廷未必能干涉,但許多州縣以金銀銅幣代替稅務成為必然。
這麼多州縣,得需要多少金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