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經過這一停頓,李威怒氣漸解。
然後就看到這一手胡鬧的微命……
眼前不由地浮現出與沒祿氏的一次次見面。在姚州,還很小,智慧沒有成長起來,那一天站在茶花下面,說了一些話,自己心中覺得十分好笑。第二次是在長安,又見了面。稍稍成長起來,依然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換作現在的沒祿氏,說不定那次就讓她得逞心願,與唐朝合作。後乘到了青海,智慧並不比自己遑讓多少,甚至有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
也許現在又成長了一步。
不由地又想到在瑪多城外,那個昏蒙的月色中,她將大紅的極風系在自己身上的畫面。
不知道她在邏些城,又變成了什麼樣子,將來是友是敵,難以分清,居然生起一份牽拉。
但與沒祿氏好,還是與母親好,最大的好處,從她們身上能學到許多東西……比如這次沒祿氏對各人心理的揣摩。
正在想著,論塞調傍又說道:“若是小公主出家,能不能再選一個,公主。”
這是退而求次。你親生的女兒捨不得,可能從宗室子女中挑選一個,就象文成公主那樣,搭成和親,那麼沒祿氏與親唐的大臣貴族們,同樣有了話語權。
大約這是沒祿氏心中最想要的,並且做了許多佈置,可是李威也不會同意。沒祿氏喜歡漢家文化是不假,但終是羊同沒廬部的小公主,喜歡不精通,讓自己兒子與小妹成親,不會胡來。可後者,卻不會有那麼顧忌。
然而行不行?唐朝明文規定,同姓不能成親,這個同姓不一定是所有姓李的,隴西李家、趙州李家與皇室就不是一姓。可就是這樣,平時也有所顧忌,就象唐高祖的幾個女兒,有嫁給崔家的,有嫁給鄭家,有嫁給裴家的,但有沒有公主嫁給兩個李家的?
除非沒祿氏這個兒子身份永遠保密,否則一旦揭曉,皇家顏面何在?
立即打斷論塞調傍的話,說道:“你們贊普年幼,是學習成長時數,談論婚嫁,尚且過早。不過此次你們帶著誠意而來,我也很讚許。過幾天,我們會商議一下,擇出使者,前往邏些城替你們吐蕃贊普弔唁,並且會帶十萬冊佛教經義,以彰你們吐蕃太后弘揚佛法美意。不僅如此,既然你們太后喜歡漢家文化,另外刊印《論語》《禮經》《詩經》《孟子》《周禮》《禮儀》《字林》《老子》各一萬冊,饋贈於你們吐蕃。同時從國庫裡撥出五千金,用作興修寺廟,弘揚佛法。以及一些布帛瓷器茶葉。至於和親……”對和親,李威很反對,不過這次性質不同,是自己的兒子,作為父親,也要管的。
況且,他心中還有一個夢想,等到誅殺噶爾家族後,看能不能利用一些手段,將這母子二人接到長安來居住。也能一家團圓。就是不能,也要一步步地稀釋贊普的血脈。
於是說道:“再過幾年,等他稍長几歲,我會擇一名相貌出眾,品德賢淑的公主,與你們吐蕃和親。但現在不行,年太少,恐有非議。”
只能學王昭君,到時在異姓人家挑一名好女子出來,冒充公主下嫁。
“可……”
“我不會打逛語,至於什麼原因,我會寫一封信,給你們家太后解釋,勿得多言。”
“是……”論塞調傍只好應喏。沒有想像的好,可得到了那麼多書,又有一些金帛,同時派出使者前往吐蕃弔唁慶賀,還有一個將來的和親承諾,比自己預期的最壞結果要好。
“你們遠路而來,也很辛苦,先下去休息吧。”
“嗟。”
也許對李治不尊重,可對李威,皆有些心寒,立即退了下去。
郭正一道:“陛下,似乎沒有必要……”
李威只是看著他,連一個解釋也沒有。沒祿氏打那麼遠過來示好,沒有談西域與青海的事,也沒有立即允諾和親,再不付出重利,沒祿氏沒法向吐蕃交待。
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李威沒有說。在論欽陵帶動下,吐蕃人尚武成為一和風氣,所以士兵兇悍。所以拿出一筆鉅款,修寺廟,送書籍。書這時候成本下降,可仍然是毛筆寫的小梢鑄成的銅活字,一張紙印不了多少字。紙張油墨成本也比後世高,還有鼻後的排版方式,比如一本薄薄的《論語》小冊子,後世十塊錢用不了就可以買來了。但這時候,沒有四五十文錢拿不下來。只能說比原來的雕版印刷與手工抄寫便宜得多。
這麼多的書籍也是不一筆不菲的費用。
可是什麼書?皆是儒家講道理的書籍,仁愛中庸孝悅忠信友愛,正好與吐蕃習性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