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起,讓邊區的天空一片晴朗。

1943年,在延安的窯洞裡,毛澤東信心滿懷地對國民黨駐延安聯絡代表徐佛觀說:“蔣先生不相信天上有兩個太陽,我偏要出一個給他看,再過五年、八年,看鹿死誰手!”

毛澤東針對的是蔣介石在當年3月發表的《中國之命運》。此書一出,國民黨內大聲叫好,但是在延安呆了大半年,親眼看到共產黨勵精圖治的徐佛觀卻十分擔憂。當年10月,他返回重慶後呈上“延安印象意見書”,那時他已經預見到了一個不祥的結局:“用武力,在目前政治現狀下,前途並不樂觀。”

此前,1939年和1940年,毛澤東在他那個只有一鋪大炕,一張木椅、桌子、一條木凳和一盆木炭的窯洞內,閱讀了大量馬列理論、經濟學和哲學書籍,然後發表了《〈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文章,構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和理論基礎。

毛澤東分析說:“中國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都是新生的……是中國古老社會的孿生子,既相互聯絡,又相互對抗。在這個基礎上,無產階級領導資產階級革命是合理的。中國革命的歷史程序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的革命兩步走,這兩個階段又必須相互銜接……不容橫插一個資產階級專政的階段。”

。 想看書來

第三章 喚起工農同心幹(5)

這是中國共產黨爭取政權的理論根據。

毛澤東說要創造出一個太陽給蔣介石看看,這個太陽是什麼?其實,在蔣介石說不相信天空上有兩個太陽的時候,國民黨的太陽已近垂暮,共產黨的太陽卻如初生一樣,光芒四射。如果這兩個太陽必然有一個被擊落的話,那一定是國民黨。

有人把最後國民黨被趕出大陸的原因,歸結為軍事失誤,那是片面的,在1943年的延安,一切就應該可以看得明朗,對於共產黨來說,執政是遲早的事情。

延安時期,延安和陝甘寧邊區作為抗戰的指導中心和民主聖地,使成千上萬中外人士為之嚮往。他們從四面八方跋山涉水,衝破阻撓,歷盡艱險,奔赴延安和邊區。其中有工農群眾、知識分子、社會賢達、國際友人、海外僑胞,甚至有國民黨軍政人員。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1940年對重慶和延安的政治、經濟、社會風氣進行考察之後,得出了“中國的希望在延安”的結論。

原因在哪裡?我們可以從###的###裡找到答案。他說:“我們黨所以贏得人民的擁護,是因為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總是代表著中國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並透過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為實現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奮鬥。”

共產黨成功發動了廣大民眾參加革命的“利器”之一,就是喚醒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當(革命成功後的)美好生活畫卷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時候,很少有人能夠拒絕它的“誘惑”。當然,如果沒有共產黨在民眾中堅實的信用基礎為後盾,再美好的願景也是不可能讓人心動的。所以在共產黨和國民黨進行對決的時候,共產黨許諾一個比國民黨更加美好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時候,就可以動天下之心。

延安,是如此讓人神往。當時有一首很流行的歌曲叫做《解放區的天》。歌詞著有四句,卻寫得乾淨而真實。只說一個“好喜歡”就讓人幾乎流淚。曲子是激昂而且歡快的,節奏快得很,唱完四句就不住地歡呼起來了。歌詞是這樣的:

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

解放區的人民好喜歡,

民主政府愛人民呀,

共產黨的恩情說不完,

呀呼嗨嗨,一個呀嗨,

呀呼嗨呼嗨,呀呼嗨嗨嗨,

呀呼嗨嗨一個呀嗨。

共產黨的偉大之處在於能夠看到同時代的其他人看不到的東西,並將這種洞察力與一系列的路線、方針、政策和謀略相結合形成清晰的願景。更為偉大之處在於將這種願景傳遞給了千千萬萬的民眾,激勵他們投身於革命的時代洪流之中。

簡單地說,中國共產黨在當時的大社會環境中,面對中國人民渴望民族獨立、渴望建設一個民主、強大的國家的願望,以延安為中心,描繪了一個有希望、有活力的“精神家園”,從而使中國共產黨站在時代的高度,成為全體中國人民的希望所在。

在管理學上,當一個組織提出願景之後,如何讓願景真正成為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