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的配合,如創新管理流程體系、鼓勵創新的企業文化、企業領導人對創新的重視和投入、獎勵創新的業績評估方式等等。
第二章 組織創新(2)
創新和創意不分。
創意主要是在廣告產業中使用,更多是指廣告創意。近年來其概念也已經擴充套件到產品概念的創意,但是卻有人對創意產業的範圍劃分過寬。如果說把設計、廣告、點子策劃類公司歸為創意產業還算中規中矩,可是研發設計也被創意產業的專業人士收入囊中,實在有些牽強。
創新就是發明。
不要以為這種認識誤區只是在國內才有,就連美國政府也會犯這種錯誤。商業週刊網站上曾刊登過一篇文章以此調侃布什總統,“今年世界經濟論壇上經常重複的一個資訊就是發明不等於創新。得有人告訴布什總統和他的顧問們這一點。因為白宮為提高國家競爭力所出臺的一些重大舉措都是要加大在科學和技術上的投入……美國的未來並不是僅僅依靠科技來和印度、中國及俄羅斯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們來競爭,真正的競爭力來自於創意帶來的創新以及創意賴以產生的流程。” 簡而言之,創新不都是發明,但是發明都是創新。因為除了產品創新以外,創新還包括其他幾種形式。即使是產品創新,發明和創新之間也存在一個滯後期。比如第一項關於電視機的專利發明是在1885年,而現在意義上的電視機的真正創新實現是在1936年。
創新就是研發。
我們已經說過創新除了產品創新,還包括市場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模式創新。即使是產品創新,研發投入也不必然產生產品創新。有部分國外企業,研發費用高居不下,卻沒有帶來相應的創新成果,這已經成了CEO們的一塊心病。其實,不斷增加的研發費用並不會自動地提高創新的成功率。相反對於有些企業來說,削減內部研發費用,利用全球化的網路,在全球範圍尋找低成本的技術供應商,效果反而會更好。比如近年跨國公司開始重視開放式創新,把部分研發活動外包給印度、中國的公司。創新也不等同於技術創新。過度追求技術的創新往往會忽略客戶的需求,功能強大複雜,但是不能做到簡單易用。而以客戶為中心的創新卻常常可以創造出讓客戶滿意的產品。
其次,要在組織或企業內部進行文化薰陶。企業價值觀與企業精神,能夠為企業提供具有長遠意義、更大範圍的正確方向,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基本戰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據。企業文化創新尤其是觀念創新對企業的持續發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公司可以透過討論轉變觀念、創新制度的實施,提倡認真做事、踏實做人,為企業的不斷創新提供觀念方式、價值觀念、工作創新等方面的幫助,使創新成為一種日常行為。在構成文化的諸多要素中,價值觀念是決定企業文化特徵的核心和基礎,對此要有足夠的重視,並使之不斷創新,與時俱進。
第三,要建立一個自我突破機制。為發揮員工首創精神而不斷前進的激勵機制,一是實行情感激勵,管理者多關心員工的創造性工作,多向其吹些催人奮進的“耳邊風”,多送溫暖,以情感人,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達到潛移默化的功效,讓員工主動樹立起“我要創新”、“創新有我”的理念;二是精神激勵,鼓勵員工自主決策及發揮創造性,從提高效率著眼,鼓勵員工不斷做新的嘗試,在各類場合對員工的成績適時給予精神褒獎;三是實行成果激勵,可設立各類鼓勵創新、鼓勵科技發明的獎項,對員工的創新成果進行重獎,從而營造全員創新的向上氛圍。
當創新成為了組織的日常生活、日常行為,從某一個意義上來說,創新也就使組織成為了自動成長的生命體。就如同日常吃飯、日常睡覺可以保證一個人的健康成長一樣,一旦創新成為組織的日常行為,其也就決定了組織的成長方式。
創新是組織的核心價值
“要把全黨變成一個大學校”,是毛澤東1939年5月20日在延安在職幹部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發出的號召。也正是在這一次講話中,毛澤東就組織學習對共產黨的意義進行了精闢的闡述。“我們要建設一個大黨,不是一個‘烏合之眾’的黨,而是一個獨立的、有戰鬥力的黨,這樣就要有大批的有學問的幹部做骨幹。”
不僅如此,毛澤東還在這次講話中分別從意義、可能性、成績、永續性等四個方面論述了學習型組織的基本架構。透過《改造我們的學習》這樣的名篇,我們不難看出共產黨對組織學習以及如何建設學習型組織的思考和措施是相當成熟的。即使在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