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菜,一個臘肉炒白菜,一碗白菜湯,還有一小碗以前我們從未見過的野菜,分量也不多,肖大哥和他的兒子再加上我們五個年輕人,一共七個人吃三盤菜,無論如何都是不夠的,但稻米是他們自家生產的,於是煮了兩大鍋米飯,肖大哥為我們每人盛了滿滿一大碗米飯,甚為熱情,結果沒吃多久菜就吃完了,而碗裡的米飯還有一大半,當地的風俗習慣是,但凡家裡來客人,不論條件好壞,都必須傾盡全力熱情招待,而且,凡是主人為客人倒酒盛飯,客人一概不能拒絕,否則就是對主人不滿或者不尊敬。
吃飯期間,我注意到一個細節:肖大哥一個勁兒為我們夾白菜夾肉,自己卻只吃那個味道並不怎麼好的野菜。菜吃完了他還滿懷愧疚地說虧待我們了,只能將就著菜湯把米飯吃完,讓你們受委屈了,真不好意思。其實,倘若在別的地方或者飯局吃飯,聽見這樣的客套話,聽聽就過了,不會擱心裡去計較什麼。可是,這樣的話從翁丁寨裡家境貧寒的肖大哥嘴裡說出來時,心裡什麼地方竟然被深深抽打了一下,我哽咽了。最後,我們幾個人都狠狠低著頭吃完了大半碗白米飯,昏暗的燈光下,低頭吃飯,悶不做聲,這樣,肖大哥就不會看見我們吃飯時滴落在碗裡滾燙的淚水。
吃完飯,我們五個人相互使了一個眼色,從兜裡掏出一些錢給肖大哥。他愣住了,連忙擺手,呆呆地面帶怒色看著我們,他說:我要是為了你們的錢而叫你們來家裡吃飯,那我還是人嗎;再說了,還沒有把你們招待好,這事要是傳出去,村裡人還不知道該怎麼笑話我呢。說完,硬是捏著我們的手,把錢裝回我們口袋。
這一陣尷尬過後,又繼續坐著聊天。聽肖大哥講佤族的前世今生、當地人的生活狀況以及近些年來的細微變化。他滔滔不絕地講述著,其實我們吃完飯就根本沒有任何心思再聽他講故事了,因為他的妻子還坐在外面的門檻上,等著我們這群“客人”的離去,然後回屋收拾碗筷,才能吃晚飯。
鷺島之夏,打工換宿的日子(5)
剛好之前在雲南認識的多多也在廈門,她從景德鎮背了一大包陶瓷,開始地攤旅行。她每天都在曾厝垵巷子裡擺地攤,一個晚上賺的錢少則兩三百,多則一千多。我在環島路客棧的時候就經常跑去曾厝垵陪她擺攤,有一晚一群朋友十來個人圍著小攤開始玩殺人遊戲,漫長的天黑請閉眼之後,等到法官說天亮了,我們睜開眼,卻發現少了幾個陶瓷鈴鐺,天殺的,肯定是被人順走了。
就這樣,我從多多那裡拿了一點陶瓷,開始在鼓浪嶼擺地攤。六月下旬正值南國的梅雨季節,總有下不完的雨,再加上鼓浪嶼碼頭附近經常有城管,於是我把擺攤地點選在筆山洞,既可避雨又沒有城管,行人也不少。
第一天擺攤總是心情忐忑。往地上鋪一塊布,把陶瓷從包裡拿出來整齊擺好,然後擺個小板凳坐在旁邊,不敢吆喝,連抬頭看路人都會臉紅覺得底氣不足,碰到有人來問,即便最後不買也是滿心歡喜,明明只是二三十塊錢的小玩意兒,只要別人講價,我就守不住底線,結果一下子就給人家少了十塊。第一次擺地攤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可即便是這樣,從晚上六點出攤到九點收工,三個小時賣了兩百多塊錢,心裡高興地不得了,撐著傘蹦蹦跳跳地回客棧,雨水濺了一地,把褲管都打溼了,回去的路上經過金蘭餅店,買了幾盒椰子餅,拿回客棧被朋友們哄搶,看著他們狼吞虎嚥,心裡美滋滋的,生平第一次體會到擺地攤的樂趣所在。
後來從習慣轉入熟練,漸漸變成一個地攤老手,在鼓浪嶼打工換宿的那半個多月裡,靠著擺地攤賺到了接下來半年窮遊中國的旅行經費。還認識了很多地攤界的牛人和靠著地攤環球旅行的人,他們真是一群可愛的人們。
打工換食宿的旅行方式很好,在節省旅行經費的同時,又可以在自己喜歡的地方停留一段時間,深入瞭解體驗當地生活方式,也可以結識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這讓初入社會的我,既懂得了認真工作的態度,也明白了今後該以何種態度來對待旅行和迴歸後的工作與生活。行走讓人看見生命的廣度,而停留讓人看清生命的深度。
打工換宿和擺地攤是窮遊者維持長途旅行的好方式。在漫長的旅途中,我又嘗試過很多賺錢方式來支撐我的旅行,諸如販賣自己製作的明信片、開淘寶店、給雜誌寫稿等等。對於旅行,富人有富人的玩法,窮人有窮人的玩法。賺多少錢就走多遠的路,有多大夢想就行多遠的天涯。其實旅行和旅遊在本質上並沒有太大差別,去哪裡,和誰一起,在哪個季節,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去旅行,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