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團員們作出了很好的榜樣。他們堅定頑強,在幾乎絕望的、險惡的處境中仍然取得了勝利。
指揮員和政治工作人員在黨性的基礎上、在戰鬥中齊心協力,互相配合,更增強了全體戰士們的必勝的信念。
戰士們在掩體裡看到指揮員和政工人員就在身旁,因此他們感到集團軍軍事委員會仍在伏爾加河右岸,仍然與他們在一起。
儘管部隊受到嚴重的損失,但是黨和團的組織仍在發展著並錘鍊得更加堅強。幾十名、幾百名戰士在火線上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每個人都渴望參加戰鬥,如果需要的話,他們會象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那樣也英勇獻身。
我曾講過雅科夫·帕夫洛夫中士的英勇事蹟。他帶領著很少幾個勇士,堅守在市中心羅季姆採夫師防線右翼的一座樓房裡,幾乎50多天沒有睡覺和休息。法西斯分子的炸彈和炮彈象雨點似地落到這座樓房上,但都沒能打垮這幾個勇士們的堅強意志。“巴甫洛夫樓”成了堅不可摧的堡壘。 保衛這座樓房的是極普通的蘇聯人,是祖國各族人民的忠誠兒子。他們有:俄羅斯人——巴甫洛夫(後來成為蘇聯英雄)、亞歷山德羅夫和阿法納西耶夫;烏克蘭人——薩布蓋達和格盧先科;喬治亞人——莫西阿什維利和斯捷帕納什維利;烏茲別克人——圖爾古諾夫;哥薩克人——穆爾扎耶夫;阿布哈茲人——蘇克巴;塔吉克人——圖爾德耶夫;韃靼人——拉馬紮諾夫等。
還可以舉出許多蘇聯人捨身忘死、忠於祖國的例子。在“紅十月”工廠和“街壘”工廠之間,有一條從伏爾加河一直向西延伸的沖溝,溝里長年堆滿了爐灰渣。敵人正是選定這條沖溝來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