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康太妃交涉的時候,醇親王的馬車已經到了紫禁城外,但被攔在第16混成旅士兵設定的警戒線外。
這一次士兵們表現的非常堅決,雖然隱約能看到有人已經下跪哀求,耳邊也隱約能聽到有人在怒吼,但在士兵們的槍口下,真沒人能突破警戒線。
當然了,也並不是僅僅只有醇親王的馬車,還有更多的馬車正在聚集。
但這都沒用,關鍵是槍桿子在誰手裡,手中沒有軍隊的王爺哪怕是名頭再響,也和無權無勢的平民階層一樣,面對暴力執法機構沒有任何辦法。
也還是不一樣,至少平民階層能贏得同情,而這些前清的“王爺貝勒”,他們得到的只是唾棄。
“好,既然你們如此絕情,那我們孤兒寡母就走,我們去頤和園總行了吧。”端康太后退而求其次,不再堅持留在紫禁城裡。
“頤和園也正在修繕,現在入住有諸多不便,還請夫人先去醇王府住幾天吧,等到頤和園修好了再住進去不遲。”馮基善打破了端康太后最後一絲幻想。
反正樑子是結下了,既然是已經撕破臉,那就撕得徹底點,馮基善不想再留個小尾巴,既然是要驅逐,那就別再拖泥帶水,難道過上幾年,要在頤和園再來這麼一次不成?
馮基善不想給自己找麻煩。
639 潛在威脅
第二天,幾乎是所有的報紙都對溥儀遷出紫禁城做了大幅度報道,尤其是《每日新聞》。
《每日新聞》用增刊的形式刊登了這件事的前因後果,並且在增刊中有民國總統徐世昌和總理秦雲鵬聯名的《告全體國民書》,等於是給這件事做了官方定性。
正如徐世昌和秦雲鵬所預料的,這個訊息傳開之後,真的沒有幾個人認為是民國政府言而無信,更多人在稱讚這是大快人心,還有人在質疑為什麼溥儀能在紫禁城裡呆到現在才被趕出去。
或許那些遺老遺少是在哀嘆哭泣,但他們已經沒有了權力,同時也喪失了話語權,所以沒有人關注他們,他們也沒有獲得任何同情。
滿清政府畢竟是存在了近三百年的王朝,愚忠的子民還是有,有人就在京城的一家小報上表示,民國政府不應該如此粗暴,應該用更加溫和的手段處理此事。
這個所謂的“理性”,或者說是欲蓋彌彰的偏幫沒有造成多大的風波,當天就有一群不明身份的“吃瓜群眾”湧進那家報社,把報社砸了個稀巴爛,連編輯帶記者全部都拖到大街上暴打一頓。
這也沒激起多大風浪,哪怕是警察姍姍來遲都沒有被責難,於是很多蠢蠢欲動懷有異樣心思的傢伙就偃旗息鼓,徹底沒了聲息。
民國的《每日新聞》雖然只是分社,印刷量並不小,在整個民國都首屈一指,秦致遠自然也看到了報到。
看到這個訊息的時候,秦致遠和朱莉就在長城上,看完新聞之後,秦致遠忍不住長笑三聲。
其實剛剛是早上八點,太陽剛剛升起,八達嶺附近的山裡還有層薄霧在山間縈繞,遠山近景都籠罩在薄霧之中,看上去真有點朦朧,薄霧中的長城真的就像是盤踞在山間的巨龍,蜿蜒曲折不見首尾,的確是壯觀。
空氣中的溼度很大,或許是早上還下了點雨,地面上有點溼漉漉的,邊際上已經長出了青苔的石階稍微有點滑,人走上去有點危險,秦致遠還是先安排人走了一段評估下安全等級,這才和朱莉、老雷諾他們一起登長城。
現在還沒有“不到長城非好漢”這個說法,自然也沒有石碑供人憑弔,這樣的長城反而更加的純粹,更加的沉默。
相對來說,八達嶺這一段明朝修建的長城是現有儲存最好的,但因為最近這些年的年久失修,看上去也有些破敗,因為荒無人煙,少有人來遊覽,長城上荒草橫生遍地瓦礫,和後世的乾淨整潔不能比,甚至有的地方整塊的垛口都已經坍塌,敵樓也坍塌不少,真的是要好好維護一番,否則的話,這樣的長城未免太讓人失望。
這個失望也僅僅是針對見識過21世紀長城英姿的秦致遠來說,對於朱莉他們來說,長城就是那個毫無疑問的“世界奇蹟”。
當然這年頭還沒有“世界第幾大”這麼個說法,但並不影響朱莉他們對長城的好奇。
“壯觀,實在是太壯觀了,而這樣的壯觀要延伸近萬公里,真令人敬佩。”費迪南福煦讚不絕口,身位軍人,費迪南福煦能夠理解冷兵器時期長城的作用。
“的確是很壯觀,而且是修建在崇山峻嶺裡,在那個沒有工程機械的年代,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