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留下兩個精通德語的同伴負責後續聯絡,張天運和隆氏兄弟他們繼續往下一站進發。
下一站是萊茵金屬,再在下一站是寶馬公司,然後是凱撒大帝造船廠,然後是卡爾蔡司股份公司……
總之,在協約國的“巴黎和會”結束之前,秦致遠要把所有能看得上眼的東西全部搬到蘭芳去,在蘭芳重建德國的強大工業。
這是秦致遠和威廉皇儲約定中的一部分,現在看上去是秦致遠佔了大便宜,德國人吃了大虧。但在德國需要的時候,秦致遠也要幫德國人重建這一切,甚至包括德國人的軍隊。
隨著《停戰協議》的簽訂,在戰爭中被俘獲的德軍戰俘逐步開始釋放,最先釋放的是那些不適合勞動的殘疾軍人,然後是身體衰弱的那些,最後才是身強力壯的青壯年。
這些青壯年要用勞役為德國的“侵略”行為贖罪,他們要留在法國修路架橋開挖礦山,直到把法國在戰爭中被破壞的地區恢復成戰前的樣子,這些德軍戰俘才會被釋放。
能恢復的是經濟和建築,心理創傷卻不是那麼容易恢復的,死去的人更不可能復生。
秦致遠這段時間也有事做。
戰爭既然已經結束了,那麼就有一個重要事項要安排,那就是在戰爭中陣亡的那些華人戰士的屍骸。
華人有句話叫“葉落歸根”。
也就是說人活著不管是在那裡求生活,死了的時候就一定要埋在自己的土地上。
這是華人世界的一個傳統,也是華人們尊重祖先的一種方式。
哪怕是死了,也要死在祖宗身邊,到了陰間還能重新相聚。
法國距離民國不遠萬里,很多屍骸已經被歲月沖刷的只剩下累累白骨,這要是送回去,恐怕會讓死者的家屬更加傷心,於是就在巴黎尋找一塊地方,建設一個大型的公墓集中埋葬,而送回民國的,只是那些陣亡烈士們生前所用過的一部分遺物。
好吧,老祖先在就預見到了這種情況,因此有前例可循,那就是“衣冠冢”。
聊作安慰。
其實地方很好找,就在黑天鵝城堡所在的布洛涅森林裡。
秦致遠已經買下了整個布洛涅森林,這片大約有20平方公里的地方,現在完全屬於秦致遠和他的外籍軍團。
西方對於私有財產的態度非常開明,只要是私人領地,哪怕是關起門來當皇帝也沒人問,開闢公墓更沒問題,這種充滿人文關懷的舉動,政府是支援的。
從秦致遠率領華人參加對德作戰,一共歷時近兩年半,在這兩年半中,華人戰士陣亡一萬八千餘人,近七萬人次負傷,雖然相對於協約國其他部隊來說傷亡比例不算大,但相對於華人部隊的總數而言,這個數字已經算是傷亡慘重了。
到目前為止,秦致遠手下的部隊也沒有超過20萬人,按照比例計算,華人部隊的傷亡比例近一半。
當然了,與之相對的,是華人部隊取得的輝煌戰績,他們參加過的大規模戰役有十餘次,從索姆河戰役開始,幾乎所有法軍在西線戰場發起過的戰鬥華人部隊都有參與,在戰鬥中,華人部隊擊斃了超過十萬德軍,俘虜了超過30萬人,總數超過全部華人部隊的兩倍。
華人部隊的戰果,在整個協約國中並不是最大的,但如果按照部隊人數計算比例,則是無可爭議的第一。
而最令人稱奇的是,雖然華人部隊給德軍部隊造成了重大傷亡,但德國人明顯對華人並沒有多少仇恨,著從第二次蘭斯戰役中,德軍士兵爭先恐後的向華人部隊投降就能看出來。
12月24號,平安夜當天,秦致遠主持了第一批戰士的入葬儀式,這些戰士是在卡皮地區陣亡的,他們其實當時只是民夫,甚至都不是戰士。
第一批入土的戰士一共79人,其中有13人沒有找到屍骨,只能建成“衣冠冢”。
當時秦致遠的手下一共只有310人,可見戰鬥之慘烈。
388 送別
寒風刺骨,飛雪漫天,布洛涅森林銀裝素裹。
森林一角,安靜地能聽到落雪聲,這裡背後是一個小山崗,旁邊有小河流過,可以稱得上依山傍水,按華人的習俗來說,這裡就是風水寶地。
華人戰士公墓就坐落在這裡。
今天的氣氛格外肅穆,一群戰士早早的就過來開始忙碌,臂上的黑紗,公墓大門上方白綾,隨處可見供人寄託哀思的小百花,無不預示著這裡有什麼事即將發生。
上午十一點,各式各樣的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