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5部分

十二卷 陰陽河 第023章 一驚一乍的刺激

皇帝領兵在外北征,最忙的無疑就是兵部和戶部。只不過,整個朝廷需要做的不單單是北征,因此兵部尚書趙羾、戶部尚書郭資、工部尚書李慶各領著幾個下屬督糧督餉督運,兵部和戶部的日常事務就都交給了禮部尚書呂震兼管。

別人是一個人幹一部的事還未必能幹好,呂震卻是遊刃有餘,上午在禮部,下午在兵部,晚上在戶部,精力竟是比年輕人還要旺盛。

如今已經過了最容易中暑的夏季,下午坐堂也就漸漸不再是一樁苦差事。迅速見完了兵部四位司官,又解決了必須要由自己決定的各種事務,他總算是空閒了下來。喝了一口茶潤了潤嗓子,他就在心裡盤算起了明日朝會上要上奏的事情,一樁樁一件件分門別類地用心整理了一遍,全數默記在心,他這才長長舒了一口氣。

“這趟皇上回來,派給我的那十個人應該可以收回去了吧?能者多勞,我肩挑三部,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總能蓋去先前之事。”

喃喃自語了一句,他就望了望門口的那幾個魁梧的身影,忍不住想起了那令人心有餘悸的過往。四位從來都是最得信賴的尚書,到頭來卻一死兩囚,死去的方賓不但遭到戮屍,而且全家被籍,甚至皇帝為了提防他也自殺,竟是派了這麼十個護衛過來。

其實皇帝根本料錯了,就算工部尚書宋禮那時候沒病,蹇義沒有巡撫在外,六個尚書一起面見,皇帝一併發落時,也只會剩下他這麼一個。要說趨吉避凶察言觀色,天下還有誰能及得上他呂震?他平日事事爭先,那天卻落在最後,還不是為了讓別人頂在前頭!

“尚書大人!”

正在沉吟的呂震聞聲抬頭,見是一個皂隸誠惶誠恐地跪在大堂外,不禁眉頭一挑,旋即才想起昨天趙羾派了人來,把那些能徵調的書吏都調去督辦北征的軍餉了,如今衙門只剩下這些皂隸。向來最看重規矩禮儀的他一板面孔,隨即才沉聲問道:“什麼事?”

“尚書大人,兵部武庫司郎中張越回來了,如今剛剛進了兵部衙門!”

前頭那幾個字呂震直接略了過去,他注意到的只有五個字——張越回來了!下一刻,他就看到那皂隸口中“剛剛進了兵部衙門”的人出現在了大堂外頭的院子裡。雖然分不清哪身上究竟是青袍還是灰袍,但憑自己那眼力,他當然不會認錯了人,於是竟霍地站起了身。

這會兒他也無心怪責這種大事外頭竟然還拘泥禮儀,居然只趕在人進來之前才剛剛來報知訊息,他關心的只有一條,那就是張越這時候趕回來的原因。

除了內閣的楊榮金幼孜,隨侍北征的文官大多都是很不起眼的低品官,只除了張越這麼個出身背景經歷年紀都極其引人注目的五品兵部郎中。這幾天北征軍中發回來的軍報朝會上日日當眾公佈,一切彷彿都正常得很,唯獨四下裡流言蜚語不少。他甚至為此在家裡發落了兩個背地裡竊竊私語什麼山陵崩的婢女,可朝中同僚甚至還有議論這個的。

雖說一顆心已經提到了嗓子眼,只差沒有直接問出來,但呂震畢竟還是惦記著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大臣風範,更不願意在一個皂隸面前失態,於是當即打發了那報信的皂隸退下,等到張越進來行禮,他方才矜持地問道:“是皇上打發你回來打前站的?”

由於在雞鳴驛莫名其妙地遇刺,張越昨天放棄了下午趕路日落前回京師的初衷,而是留在驛站處理善後。他不是不想揪出幕後主使,也不是不關心自己的安危,但是眾目睽睽之下的刺殺,抓到了活口反而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只是沒想到那時候還有人開口求饒想活命。但殺了就殺了,頂多被人罵一句魯莽,這直截了當的手段也許更奏效些。

今天他沒有一大早上馬趕路,而是特意等到天光大亮方才啟程,恰好趕在下午申時進了京城。他原打算直接到午門請見,或者是打發人去五軍都督府先通報一聲,但思來想去還是決定趕在前頭走一趟兵部。當然,正好是呂震在衙門裡,這也省得他再跑一趟禮部。

瞥了一眼大堂外邊那些樁子似的護衛,他便點點頭道:“呂尚書,我確實是奉旨回來的。開平報稱軍糧不繼,而且民夫也有不足。如今快到八月,塞外天氣就要冷了,皇上對此事大感震怒,所以就吩咐我從開平轉道宣府回京,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然後催一催。”

儘管張越沒有原封不動地轉述皇帝的口諭,但這寥寥幾句話就讓呂震感覺到了天子的燎原怒火,心裡不禁咯噔一下。雖說軍糧的事情不是他負責,但朱棣發火的時候哪管這些,因此他早在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