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見是四把泥金面小檀香細骨的摺扇,她心中不禁一動,隨手拿起一把搖開了扇面端詳了一番,又合了起來。
“敏兒,越哥兒倒是記著你們幾個姐妹,這四把扇子應該是宮中賞賜出來的。不過她們幾個還小,你留一把給你六妹妹,其他的好好收著。唔……這回禮……”
那管事媳婦一聽回禮二字,忙笑道:“夫人,不過送幾位小姐幾把扇子賞玩而已,這回禮兩個字就談不上了。昨兒個貴府老爺還讓人送了一方名貴的端硯,少爺說了,有空要登門拜謝。”
吳夫人一時半會也想不好該送什麼回禮,此時聽這麼一說,倒是佩服丈夫下手快。又留著那管事媳婦說了一會話,她便命身邊的大丫頭把人送出門,旋即就把那罩漆盒子一股腦兒塞給了孟敏:“送給那幾個小的也是白費,就依我剛剛說的話。雖說你爹爹送了東西過去,但他是他,你是你,你不如好好想想回贈什麼。這都是當著長輩的面,也不算私相授受,不違禮節。”
這邊孟敏回到自己房裡,正煩惱該回贈什麼東西,那邊張越等到兩個管事媳婦回來,聽她們稟報了送東西的經過,少不得一人打賞了幾個酒錢。等人走之後,看著手中那張杜綰的回帖,想起人家說起的孟家情形,他在書桌前坐下,忍不住苦笑了一聲。
這樣奢華的摺扇自然是隻能送給女子,只不過在孟家詩會那一回認識的世家千金雖不少,印象最深刻的也就只有孟敏和杜綰而已,他自然只有這兩個地方可送。一個是大姐夫的堂妹,一個是恩師的女兒,他送禮過去也並不唐突,至於收到禮物的人如何想他就管不著了。
他不是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霍去病,這婚事大約就在這兩年。既然這不是他能左右的,那麼就像張晴所說,與其盲婚啞嫁,不如自己選一個合心意的。只是,為什麼孟賢偏偏是常山中護衛指揮?
想到這裡,他輕輕翻開杜綰的帖子,見那上頭寫著幾行娟秀的字,大體便是致謝之類的話,此外便是提起父親仍無信件傳來,託他打探打探訊息。面對這一茬,他立時皺緊了眉頭。即便是張越說已經讓山東都指揮照應一二,但若是真的碰上了連那位都指揮都解決不了的難事,或是杜楨所碰到的難處人家都鞭長莫及,那可如何是好?
還有,楊士奇讓他去山東,是忖度讓他多多磨練,能夠幫杜楨一把;還是認為他的身世背景能夠幫他在那個地方站穩腳跟?
心煩意亂的他合上那張素箋,站起身就掀起門簾到了正屋。這一腳才踏出去,他就看到琥珀正好從外頭進來,手中正捧著什麼。心中一動的他疾步走上前去,還不不及開口相問,琥珀就直接把一封信遞了過來。
“少爺,您一直都問杜大人的信。我剛剛經過垂花門,看到一個小廝把這個交給劉家嫂子,所以就趕緊捎了過來。”
張越心裡有事,一聽是杜楨的信就立時動容,聽到琥珀這解釋便回身點了點頭。到了書桌旁坐下,拆開那火漆封口,裡頭卻只有一張薄薄的信箋。讓他異常失望的是,信中只是言簡意賅地說已經在山東上任,一切都好勿要掛念等等之類的話,他所想知道的竟是一個字都沒提。
山東那邊,究竟是有事還是無事?
第四卷 青雲路 第021章 殿試
殿試亦稱廷試,一向在會試之後舉行,歷來便是三月。洪武三年初開科舉,定殿試日為三月初三,後罷開科舉十數年,待到洪武十八年方才再開科舉,又定三月朔日為殿試日。話雖如此,卻也有例外的時候。永樂七年,就因為永樂皇帝朱棣北巡,原該舉行的殿試便推遲了兩年,直到永樂九年方才舉行。今科殿試亦是延遲了十幾天,最後定在了三月十八日。
殿試由天子親自策問,自然是非同一般的肅穆光景。和會試只考經史不同,這殿試製策不但考經義,更考時政。制策公佈之時,滿殿二百餘名貢士自是人人聚精會神,張越也不例外。
“帝王之治天下必有要道。昔之聖人垂衣裳而天下治,唐虞之世治道彰明,其命官諮牧載之於書……周禮,周公所作也,何若是之煩與,較之唐虞之無為蓋有徑庭。然其法度紀綱至為精密,可行於天下,後世何至秦而遂廢?漢承秦弊,去周未遠,可以復古,何故因仍其舊,而不能變與唐……人之恆言為治之道在於一道德而同風俗,今天下之廣,牲畜之繁,彼疆此域之限隔服食趨向之異,宜道德何由,而一風俗何由?而同子諸生於經史時務之熟矣,凡有裨於治道,其詳陳之,毋隱,朕將親覽焉。”
待聽明白今科制策乃是論治道時,張越心中頓時生出了無數條陳,沉思許久方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