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成了什麼不可開交的樣子,於是便點點頭道:“多謝郡主指點,等我從青州回來,便去求懇皇上。”
仲夏日晌午的陽光火辣辣的,眾人在地上的影子都縮成了一團。孟家這條夾道極長,兩邊又是無遮無蓋,因此朱寧的臉上須臾便被曬得發紅,直到上了寶徽堂兩側的穿廊,她那臉上的紅霞這才減退了些。張越的回答讓她很是為之鬆了一口氣,但想到自己不可測的未來,她不禁覺得心頭沉甸甸的。直到張越將她從內儀門送到內垂花門,她方才恍然醒悟了過來。
“張越,你此去青州千萬要小心。我聽涼殿的一個小太監說,廷議已經定了,此次刑殺非同小可,至少要掉幾百顆腦袋,以後你必定是白蓮教的眼中釘肉中刺,就是青州百姓也必定會畏你如虎。但此事畢竟是皇上安排給你的,比起名聲來,聖眷更加重要,千萬別手軟。”
第七卷 悲喜事 第016章 立場
對於大明來說,最大的敵人自然是蒙元,因此,開平、宣府、大同、興和、萬全等鄰近蒙元的州府素來屯紮了大批邊軍,負責鎮守的無不是戰功赫赫的公侯伯。張輔永樂八年二徵交趾歸來時,曾經在宣府萬全練兵一年督運北征,如今重臨故地,自然也沒有什麼不習慣。
張輔自燕師起兵靖難時便從父親張玉征戰,之後在第一批論功行賞的功臣中便獲封信安伯。彼時封伯共十四人,那時候他年方二十八歲,在所有功臣中位列第十九,伯爵中位列第四。然而,永樂三年他進封新城侯,永樂六年,他又因徵交趾大獲全勝而冊封英國公,一舉登上人臣極致。相形之下,當初那些伯爵大多仍是伯爵,幾乎不曾晉升。
此時在宣府城牆上眺望遠方,他只覺耳邊迴響起了鐵蹄聲號角聲廝殺聲刀劍聲,竟是對撲面而來的陣陣大風恍若未覺。身後的興安伯徐亨乃是靖難功臣興安伯徐祥的孫子,承襲爵位之後北征備邊多年,對年長五歲的張輔素來敬仰,此時便上前笑道:“英國公,聽說夫人如今身懷六甲,等你此次練兵歸去,指不定就要添一個大胖小子了!”
先頭王夫人的家書已經送來過,張輔心中本就高興,只他素來嚴肅,不肯在下屬同僚面前忘形,當下便笑說:“我在子嗣上頭素來艱難,夫人也年紀大了,倒沒有想到這時候能夠再有喜訊。對了,如今瓦剌和阿魯臺雖說都已經臣服,但瓦剌恭順,阿魯臺卻包藏禍心,兼之此人打不過就逃,兩次大軍征討都讓他逃出生天,不可不防。”
聽張輔說著說著就把話題轉到了正事上頭,徐亨立刻換上了正色。將宣府大同等地兵備情況一一道來。為了防備蒙元,宣府附近駐紮有宣府三衛、萬全左衛、萬全右衛、懷安衛、懷來衛。屯田軍戶總計兩萬五千人,戰時都是驍勇善戰的精兵。大同更是駐紮有整整八衛軍戶,人數達到四萬人。可以說,這些邊兵就是大明屢次北征的基礎所在。
如今的明軍仍然是一支天下雄軍,再加上備邊的功臣往往是經歷過靖難之役和數次北征南討的名將,因此練兵和用兵都極用心。徐亨陪同張輔在宣府三衛的練兵場上視察了一圈,又升帳召見了衛所的上下將領,檢視了武庫中的兵器,直到日落時分方才回到城中的府邸。
張輔乃是奉聖命前來督促練兵,徐亨便讓出了行轅主屋。因既是從軍,無論張輔和徐亨都不曾帶女眷,一應起居便是行轅中原有那些丫頭伺候。她們都是迎來送往多任鎮守總兵和欽使的老油子,個個都是乖覺謹慎。
傍晚張輔回到行轅正房之後,就有兩個丫頭送上飲食,旋即便一聲不吭地垂手低頭侍立一旁。他出身世家。素來講究食不言寢不語,再加上如今乃是練兵,他更是下令飲食以簡樸為主,每餐一肉一菜一湯,一頓飯不過盞茶功夫便結束了。
用完晚飯,他原打算找徐亨參詳一下明日的行止。此時卻有家將進來,雙手呈上一封書信,道是成國公朱勇從南京送來。他接過拆開一看,眉頭頓時緊鎖,攥著那封信沉默了一會,便徑直出門去了書房。到書房中,吩咐隨行的心腹小廝取來炭盆將這封信連同封套一起燒成了灰燼,他這才來到牆上掛的那幅地圖前,望著上頭幾個用硃紅御筆圈出來的地方出神。
雖然出門在外,但英國公府每隔三日便有信送來。此外南京的成國公朱勇和其他各處交好的功臣也常常有書信捎來。因此張輔對於天下事即便談不上廖若指掌,卻也知之甚深。張越受召回京,杜楨下錦衣衛獄,乃至於皇帝猶豫不決難下決斷,如此種種他都在第一時間知曉,但並沒有十分在意。然而,成國公朱勇今天送來的這封信卻讓他頗為憂心。
太子朱高熾的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