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的追求,這一切激怒了我的朋友,點燃了他們的怒火。”

還有這一條,同樣的口吻:

“一切卓越都以孤獨為前提。它迫使你去選擇友情與人際關係。”

她寫這條的時候要是住在美國可能就會特別煩心,她專門強調過。

可她曾經特別說明,這些箴言就是在她紐約的朋友(兼客戶)瑪吉·馮·茨威倫的家裡誕生的。她接著讀道:

“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最大的奉承,那就是令人愉快而且只有令人愉快,理由不是別的,也不是值得不值得的問題,只不過是這種奉承針對的不是這個人的品質,而是這個人本身。”

不錯吧這一條,她特別強調,她有時也能寫出點兒“讓我自己驚訝不已的東西”。

我可不那麼“驚訝不已”;然而你會看到,這種浮誇的、自大的思想卻佐證了這位大小姐的戀愛行動。像茹爾丹先生①一樣,她也有自己的哲學導師,那就是詩人勒韋迪②,我們在她後面的人生中還會再看到這個人。我總覺得日常言談中的她更可敬,而且帶有無限的說服力,特別是她那種本能的真實,原汁原味,振聾發聵。“人們可以習慣醜陋,卻永遠不會習慣不修邊幅。”這才是真實的香奈兒。儘管如此,她為了能像拉羅什福科或拉布呂耶爾那樣講話而做出的努力,當然還是值得我為她傾注我從未有過的關注: txt小說上傳分享

序言(5)

“人群中的聖人並不比沙漠中的聖人更有用。如果活在沙漠中的聖人毫無用處,那麼活在人群中的聖人則常常充滿危險。”

下面是她在想到勒韋迪時給自己的告誡,難道她也想像他那樣隱居到修道院?

“對上帝的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