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09部分

韋福嗣和李善衡卻是憂心忡忡,愁容滿面,甚至很絕望,不過面對沉浸在興奮、激動和憧憬中的齊王,他們不好“潑冷水”,亦不好公開挑撥離間,只能陪著笑臉,黯然嘆息。

李子雄、李渾已數次來信,而李百藥父子代表李風雲也與他們密談多次。三李對待齊王的態度截然不同,李風雲是堅決放棄,不想因齊王而受累;李子雄則抱著一絲幻想,畢竟聖主就這麼一個嫡親兒子,虎毒不食子,誰敢說父子二人就不會握手言和?李渾是以退為進,齊王這杆大旗無論如何不能放棄,不過現在形勢不允許,聖主和改革派已經把矛頭對準了齊王的“羽翼”,只能暫避鋒芒,先與李風雲合作,藉助安東力量度過危機,徐圖後計。

現在李百藥父子已經出關,去安東大都護府上任,三李也將率軍遠征高句麗,而齊王也將趕赴東征戰場,此刻韋福嗣和李善衡必須立即做出決策,是放棄齊王,還是與李渾共進退,抑或像李子雄一樣,與齊王若即若離,靜觀其變?

就在兩人低頭沉思之際,齊王說話了,“目前形勢下,東征大軍最早將於何時渡過遼水?”

韋福嗣和李善衡互相看了一眼,相視苦笑。

聖主直到二月二十才下詔開始第三次東征,相比前兩次東征,整整少了三四個月的準備時間,雖然因為安東十萬大軍加入東征戰場,聖主和中樞不需要再從全國各地鷹揚府調兵北上集結,另外前兩次東征所調集的糧草輜重還有大量節餘,都囤積在涿郡、遼西和遼東諸鎮,完全可以保障東征前期所需,還有遠征三年未歸的軍隊和民夫,也一直在遼水西岸整裝待發,等等,這些都可以幫助第三次東征大大縮短前期準備時間,所以正常情況下,第三次東征應該可以於三月底或四月初開始。

然而,第三次東征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了,比如三年未歸的遠征將士和民夫怨言滿腹,士氣低迷;比如兩京已經決裂,兩京政治危機只會加劇,不會緩解;比如年復一年的東征耗盡了國力,賦稅徭役節節高漲,大江和大河兩岸的民眾難以負擔,早已怨聲載道,河北、河南、齊魯、江淮和江南等地叛亂迭起,形勢越來越惡劣,地方官府越是鎮壓,叛亂大潮越是猛烈;而其中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就是安東,因為聖主和中樞未能成功控制安東軍權,桀驁不馴的李風雲實際上就是一頭失控的猛虎,這頭猛虎帶著十萬大軍衝進遼東,衝向高句麗,就如決堤洪流,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所以韋福嗣回了齊王一句話,“東征大軍渡河之時,就是安東軍隊抵達遼東之刻。”

齊王頓時皺眉,不假思索地質問道,“今日高句麗,名存實亡,還有抵抗之力?”

第990章 底線

韋福嗣稍作沉吟,考慮到保全齊王就是保全自身利益,齊王無論如何不能敗在東征戰場上,所以不得不耐心解釋了一番。

前車之鑑後事之師,十幾萬中土大軍殺過遼水,滅亡不了高句麗。從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先帝東征高句麗開始,到現在中土事實上已經三次攻打高句麗了。第一次由漢王楊諒為統帥,高熲、王世積和周羅喉輔佐,三十萬大軍水陸並進,結果戰船傾覆於海上,死傷慘重,無功而返。第二次由聖主為統帥,宇文述、於仲文、來護兒等一大幫衛府統帥輔佐,號稱百萬大軍東征,水陸並進,結果薩水大敗,將近二十萬將士死傷殆盡,大敗而回。第三次還是由聖主為統帥,宇文述、楊義臣等輔佐,二十多萬大軍水陸並進,結果受阻於遼東城下,打了兩個多月死傷數萬將士,眼看就要攻克了,結果楊玄感在國內發動了東都兵變,遠征軍不得不撤,功虧一簣。

由此證明,此次聖主的第三次東征,也就是中土第四次攻打高句麗,如果只有十幾萬軍隊,再加上前所未有的惡劣的國內外大環境的掣肘,根本就不可能滅亡高句麗,哪怕高句麗已經傷痕累累,奄奄一息,但它全民皆兵,還有源源不斷的將士,還有堅忍不屈的意志,而更重要的是,它還有靺鞨族這個遠東盟友,還有新羅和百濟這兩個小兄弟。唇亡齒寒,高句麗滅亡了,遠東霸主灰飛煙滅了,遠東諸族是否還有未來?還有希望?面對中土這等龐然大物的入侵,遠東諸族固然無還手之力,但在高句麗拼死抵抗之際,兔死狐悲,這些蠻夷小族或許就會暗中出手相助,行險一搏。

“中樞之所以遲遲不能做出第三次東征之決策,原因雖然非常複雜,但其中最關鍵的還是軍隊數量嚴重不足,如果從各地鷹揚府抽調,關隴、山東和江左等地的鎮戍力量必然會進一步削弱,必然會影響到地方戡亂,一旦國內叛亂掀起大潮,國內形勢急驟惡化